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书法 >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名人书法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又名《楚缯书》,简称《楚帛书》。30年代,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出土后不久,便落入在长沙任教的美国人考克斯之手,并流至美国。几度易主后,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由于它是目前我国最早的古代帛书,全篇又有900多字,因此它不仅是罕见的珍贵文物,也是研究战国楚文字及当时思想文化的重要实物史料,许多年来,一直为中外学者所热衷研究和关注。

    《楚帛书》是写在一幅近似于方形的丝织物上,整个幅面由三部分文字组成,当中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大段文字,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十二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占居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不同颜色的四木相隔,而每段又各附一个神怪图形。文字和图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和书写?怎样正确释读?都使《楚帛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国学者商承祚、饶宗颐、李学勤和李零等都对《楚帛书》作过深入的研究。

    从书法的角度观察,《楚帛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战国手书墨迹。《楚帛书》的单字造型呈横势状,与同期楚简用笔特征一致,已能明显地看出利用毛笔的弹性所表现的轻重变化。较之楚简,《楚帛书》隶变现象是较为明显的,因书写动作的加快而出现的圆弧拱形笔势,连笔、映带,构成了它鲜明的草篆风格。郭沫若曾认为:“抄录和作画的人,无疑是当时民间的巫。字体虽是篆书,但和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有别。体式简略,形态扁平,接近于后代的隶书。它们和简书、陶文等比较接近,是所谓民间的‘俗书’。”

    其实“俗书”也罢,“正体”也罢,重要的不在它是否是“俗体”,而是通过《楚帛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战国初期,已经有了发生隶变的文字。如果我们把《楚帛书》与后世的《云梦秦简》、《马王堆帛书》等联系起来看,就会感受到一条不曾被人们注意过的发展线索,这条线索的根子即在楚文化。也就是说,南方文字的隶化也许要早于北方中原。《楚帛书》隶化的特征证明,战国初期,楚国已经露出了隶书时代的曙光。

    因为《楚帛书》是墨写手迹,所以,今人已有借鉴它来进行书法创作的了。楚文字大多难识,今天的创作者只是吸收其中锋圆笔的线条、横向运动的动势和弧形带有映带弯钩的用笔特征,并以金文结构为本,而进行重新组合。显然这种创作方法,已抓住了《楚帛书》用笔的基本特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石鼓文

下一篇:秦封宗邑瓦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