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草书对联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或作诚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属安吴,故人称“包安吴”。嘉庆举人,官新喻(今江西新余)知县,工书。《清史稿》称:“(世臣)其论书法尤精,行草、隶书皆为世所珍贵。”他是大书家邓石如的得意弟子,深得古人执笔运笔之奇,《安吴四种叙录》评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人手,转及苏、黄,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他的书法以草书最出色,而其书法理论比之书法创作对书坛的贡献更大。他提倡北碑,开辟了书法的新领域、新途径、新视野,对咸(丰)、同(治)以来书风的转变影响深远。著作有《安吴四种》,其中《艺舟双楫》下篇为书论。它直接影响到后来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从此草书联大致可以看出包世臣的书法追求。草法娴熟,喜用侧锋,结字欹正相生,笔势跌宕有致。血肉丰腴。
包世臣尝自谓:“作草虽纵逸互用,其环转连属,有自三五字至八九字者,而用锋洁净,牵掣悉归平直,无一笔伤偏软缭绕。作真必斩尽枝叶,流注迎送之迹,至不可见,而用意飞腾跌宕,筋摇骨转,如悬岩掣电,无一笔板刻纸上,笃守此法,盈科而进,未尝不具放海之势。”(《倦翁自评》)他的草书却较其师邓石如更见腴润秀雅。但若放在整个书法史上来考察,其行草书比之晋唐并无多大的创新。他自云:“至于真、行、稿草之间,则不复后人矣。”这未免自视过高。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说:“慎伯以侧锋为宗,所著《艺舟双楫》遂以风靡天下,然而自拟为右军后一人,未免自信太过。何子贞讥其不能平直自由,亦为过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也说:“艺业为气息最难,慎伯仅求之点画之中,以其画中满为有古法,尚未为知其深也。”这些意见是有道理的。包世臣作品中笔画过实过满,而空灵潇散不足,踡跼而气脉不畅,失之重浊。
包世臣虽然力主北碑,但他自己创作的碑体书法却未能达到其书论中所说的高度。相反,他学二王的帖书倒尚有古风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