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瘞鶴銘

瘞鶴銘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傳梁朝陶弘景書。無年月,楷書。宋黃長睿考爲梁天監十三年(514)。原刻在鎭江焦山西麓石壁上,宋時被雷擊,崩落長江中,石碎爲五。淸康熙五十二年(1713)由陳鵬年募工移置山上,後砌入定慧寺壁間。殘石現陳列在寶墨軒碑廊大院的碑亭中。現存三十餘字。有宋搨仰石本、明搨本及楊龍石藏水搨本,北京圖書館藏何紹基舊藏本,均爲未剜剔本。宋董逌《廣川書跋》、趙明誠《金石錄》、淸顧炎武《金石文字記》、王昶《金石萃編》皆有著錄。《中國美術全集·魏晉南北朝書法》收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搨仰石本和水搨本。

【集评】:

    宋黃庭堅《山谷題跋》:“右軍嘗戱爲龍爪書,今不復見。余觀《瘞鶴銘》勢若飛動,豈其遺法耶!”“大字無過《瘞鶴銘》者”,“第一斷崖殘壁,豈非至寶”。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蕭遠淡雅,若其爲人。”宋曹士冕《法帖譜系》:“焦山《瘞鶴銘》筆法之妙爲書家冠冕。”宋吳璩《春日焦山觀瘞鶴》詩:“遊僧誰渡降龍鉢,過客爭摸《瘞鶴銘》。”淸王澍《虛舟題跋》:“其書法雖已剝蝕,然蕭疏淡遠,固是神仙之迹。退谷所謂字體寬綽,具古隷,鋒稜雖刓,精光瑩者。大字如小字,唯《鶴銘》之如意指揮,斯足當之。”淸劉熙載《藝槪》:“《瘞鶴銘》剝蝕已甚,然存字雖少,其舉止歷落,氣體宏逸,令人味之不盡”。“《瘞鶴銘》用筆隱通篆意,與後魏鄭道昭書若合一契,此可與究心南北書者共參之。”

【赏析】:

    

    從用筆上看這件作品,橫書、撇畫、捺畫盡情伸長,支撑起整個字的框架,造成一番“舉止歷落,氣體宏逸”的氣勢。這樣的用筆方式,寫起大字來尤爲合宜,而且愈大愈佳。特別是篆書的中鋒用筆的滲入,加上風雨剝蝕的效果,增強了線條雄健、凝重、深沉的韻律感。

    從結體上看,核心凝聚,體勢開張。富有偏旁、部首的易位誇張,如“勢”字中的“力”,誇張得很大,曲折有力:“丹”字向右下傾斜:“塏”字中的“豈”向左下傾斜,一派險峻的姿態。

    從章法上看,表現了對大面積對稱、平衡的追求,這是《瘞鶴銘》之前的碑帖中少有的。如“洪”字疏散,“流”字凝聚;“丹”字傾斜,“楊”字端正;“外”字放逸,“仙”字工穩。“相”、“此”、“胎”三字,體勢向左下傾斜,造成“勢若飛動”、氣勢貫通的藝術效果。

    古人曾說黃庭堅“大書酷仿《鶴銘》”。我們從黃庭堅的行楷書作品中可以看得出來:其用筆的長橫、長撇、長捺;韻律的振顫、凝重;結體的險夷;整體章法的對稱、平衡,都是直接從《瘞鶴銘》這裏吸取與發展起來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陶弘景

下一篇: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