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溝帖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張孝祥書。行章書。信札。紙本。33.5×38.9cm。刊於《上海博物館藏歷代法書選集》(一)。
【集评】:
《宋史·張孝祥傳》:“文章過人,尤工翰墨。嘗親書奏札,高宗見之曰:‘必將名世。’”宋朱熹《朱子文集》:“安國天資敏妙,文章政事,皆過人遠甚。其作字多得古人用筆意,使其老壽,更加學力,當益奇偉。宋曹勛《松隱集》:“安國此字,尤爲淸勁。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趨然自放於筆墨之外。”
【赏析】:
我非常贊同曹勛的評語:“安國此字,尤爲淸勁。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超然自放於筆墨之外。”當世人評當世書,難免褒溢過之,但此話確是的評。後人,特別是淸人,多評宋人乃“無法”,“無規矩”,“放蕩”,正是淸朝人的局限。南北二宋,國事弱,而文事盛。從帝王、大臣到一般的文人雅士,無不言藝事。詩稱唐宋,畫稱宋元。各種藝術的繁榮,則審美視野必然廣闊,審美規範有機會互相交融。張孝祥是詩人,是否會畫,我沒有考證過。但據聞,宋代的書家,無有不會畫兩筆的,而文人畫家又無不曉通書法。所以,從書法作品中,在用筆、謀篇、意境上,受到了繪畫的影響是顯然的。“枯松”、“折竹”這旣是一種外部形象的聯想,也是對前人的筆法、筆意的豐富和發展。所謂自放於筆墨之外者,有法、有意,有對傳統審美規範的拓出之處。宋人曹勛的鑒賞感受越幾百年而與今人同構,正在於張孝祥《柴溝帖》本身藝術形象的強大感染力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