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飞泉图
【作品赏析】:
此图画峻岭飞泉。左中部一悬石凌空,下有一条小道直通山深之处,一座拱形石桥悬架飞泉之上。其右山腰深处,一茅屋半隐半现,前后青松修竹,屋内二人谈话。悬石上密密地一排松树,其中二棵高松之下有一草亭,似和山腰中的茅屋相呼应,境界幽邃奇特。左上作者自题:“庚午夏五月下弦画为逸民宗台老先生,鹰阿山樵子,本孝。”
戴本孝的画从印刷品上看,黑白对比很强烈,其实原作并不完全如此,他的笔墨特色是:枯笔焦墨,却于模糊处见分明。他的线条或皴法是半写半擦而出,有时一笔划过,纸上仅留下似有非有的模糊痕迹,有时反复擦写,无一实笔。墨的浓淡不是靠水调和,而是决定于压笔力量的大小、运笔速度的快慢以及反复擦写的次数,所以,以眼观之,他的画没有清楚的分界线;以意观之,又处处分明,且有很强的空气感。沈阳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套戴本孝晚年的山水册页,是他的最精品,画上的笔墨犹如一股浓淡翻滚的烟雾,殊为独特。这一幅《峻岭飞泉图》也是他的代表画风之一,用几乎没有水分的浓枯墨半擦半写勾出山石的轮廓,再以同样的笔墨干点干皴,使山石的大片呈现空白。然后再以淡枯墨有意无意地“乱”擦“乱”皴,笔墨更有趣味。画树的方法亦然,下笔用力重,则墨重,用力轻,则墨轻,这就出现了不同层次。画枯枝下笔慢而涩,显得特别苍老。全画浑浑郁郁,苍苍茫茫,持重而又空疏,模糊而又分明。在明末清初是殊为鲜见的画风。
本孝的绘画思想直继六朝宗炳,他在题画中屡次提到:“宗少文论画云:山川以形媚道。……仁智所乐,不离动静,苟非澄怀,乌足语此。”“欲将形媚道,秋是夕阳佳。六法无多德,澄怀岂有涯”等等。
【作者介绍】:
戴本孝(1621-1693),字务旃,号鹰阿、鹰阿山樵、鹰阿子、天根道人等。安徽和县人。其父戴重参加过复社,明亡时组织义兵与清军血战于湖州,负伤后濒临死亡,尔后削发为僧,不久绝食而死。本孝终生继承父志,不与清王朝合作,以布衣遨游四方。康熙十五年(1677)用多年卖画所得建成“碧落庐”,供奉其父戴重和戴重所敬仰的抗金民族英雄慧兰禅师遗像,后来往于南京、和县等地卖画为生。
清 戴本孝 轴 纸本墨笔 纵67厘米 横34.9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