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殘碑
【简介】:
也稱《郃陽十三字》。三國魏黃初五年(224)立。淸乾隆初年在陝西郃陽出土。隷書。殘石共四塊。一塊四行共十三字,一塊二行共四字,一塊三行共十二字,一塊二行六字半。石出土後曾歸郃陽許、康二氏。今不知所在。有摹刻本。上海神州國光社有影印本。《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二)收入初搨本。
【集评】:
淸康氏《金石補錄》:“高妙醇樸,書體酷似《酸棗令》,他碑未及也。”淸朱楓《雍州金石記》:“書法絕類漢人”,“與《曹全碑》相似”,“古勁,當爲漢人所書。”金蓉鏡跋此石云:“書體醇樸,似《酸棗令》。”褚德儀跋:“此碑字體古逸,極似漢《竹邑侯張壽殘碑》,葉九來謂其似《酸棗令劉熊碑》,非也。”
【赏析】:
三國《黃初殘碑》有漢人筆意。似如《漢郃陽令曹全碑》風格,然《黃初殘碑》高於《曹全碑》。此碑講法度,又隨意。有其飄逸秀麗品貌,更具古健、豐腴、沉靜、渾樸的風神。讀此碑不覺吃力,在端莊沉勁之餘,尙存天成輕取之趣。在方齊扁平的隷書造型中,運用局部結體的偏側,重心的偏移,造就了灑脫、淸新,妙趣橫生的風格。
在很多漢隷中可窺見草意,大約是對極富裝飾意味的隷書加入筆勢與字勢的率意,形成一種意態上的放松感。這正包含着藝術因素對比。看來講求精工與隨意等藝術對比因素的組合,爲隷書發展注入活力與生機,或許能擴充隷書藝術的外延。各類書體在形成、發展與演化過程中,都有此類似。由原始起步到發展完善,再到新的擴充與種種突破以至回歸現象,都是藝術昇華,都是優秀的積澱。周而復始,藝術長河滾滾不盡,永不停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