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述古詩軸
【简介】:
淸·張照書。絹本。27.5×64.5cm。凡六行,共六十六字。刊於日本《書道全集》(二十一)。
【赏析】:
張照學董,是從他舅舅、董其昌的再傳弟子王鴻緖那裏得眞諦的;張照又學顏、學米、學趙,然後融滙成自家面目。這幅法書眞可以看到董、米、顏、趙之遺意,然而却是張照本家風采。
張照集眞、行、草於一幅之中,却使人感到十分的協調。無論是哪一體,哪一字,他都是從中鋒裏去直注筆力,因此無着意則滯、放意則滑的情况。他書法中的楷字,如“有”字固然是骨力勁健,而別開生面的“開”字,旣然以蠶絲一般的細線條平衡着整個字的重心,可以悟到筆力的貫注情况。他的運筆是在追求一種渾成、一種天趣,信手寫來,筆隨意轉。我們還突然想起,張照是否又曾從宋代吳說那裏體悟到游絲草的藝術情趣?從而突然在作品中融入特細筆觸的游絲草書,是那麼地生動、別致。張照此作品中的結字,意趣盎然。阮元說過一句話十分生動:“如流金出冶,隨範鑄形,精采動人。”張照完全是用匠心,用筆墨,用自己的情感,如熔化的金屬液在不同的範中鑄形,隨手賦形,各得其妙。我們應特別注意到他的用墨的高超技巧,這大槪是從董其昌那裏學到的一手絕技。董其昌說過:“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張照在揮灑之際,墨彩變幻,出神入化。一字中有濃枯燥潤之變,可以濃到極處,可以淡到極處。如“蕭”字由墨色之濃而潤,漸至淡而枯,至甚淡甚枯,及至極淡極枯。
從張照的整幅書法中,我們感到有董其昌和趙孟頫的溫潤秀麗的精神在,但是並不苶弱,而是圓健雄渾,這是張照從顏、米那裏得其渾厚氣魄;然而張照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從顏法入手,顏用弱翰,而先生用強筆,莊楷之作,往往不如行書”。張照就是這樣融鑄成自己的書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