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七月六日帖

七月六日帖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宋·朱熹書。紙本,行草書。33.5×45.3cm。《石渠寶笈續編》著錄。遼寧省博物館藏。刊於《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書法》,日本《中國書道全集》(十三)。

【集评】:

    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小行書極精工。”

【赏析】:

    萬事萬物皆有節奏,書法的節奏猶如音樂的節奏一樣,具有無比豐富美妙的境界。古典詩歌中,人們常常贊賞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以爲這描寫出了音調起伏變化的細膩感受。大聲可以石破天驚,迴蕩突兀;小聲宜於幽咽泉流,轉折蘭笑。書法中大形與小形的動靜變化,同樣具有如此特徵。朱熹此帖無疑屬於“小聲”的范疇。整體篇章無大起大落的動勢,行行分明,甚至有些整飾,然而在字與字之間,却充滿了運筆的節奏感—急速風發,頓挫曲撓,虛處飛白引帶,實筆老到爭折,在無意求工中得到了自然的發揮。朱熹的筆法中有顏魯公的遺意,這在宋代可以說是個普遍的現象。”但他的用筆似乎沒有顏書那樣圓渾,却在勁利中保持了顏書飛流直下的節奏。這種節奏感的獲得,一是需要熟練的運筆技巧,二是需要在書寫過程中有豁達順暢的心懷。如果也用《琵琶行》中的詩句來形容的話:“輕攏慢撚抹復挑”,猶如筆法,“弦弦掩抑聲聲思”則是寄情。

    前人有云,朱熹的字,有“道義精華之氣,渾渾灝灝,自理窟中流出”,如此評論,未免太將朱夫子看成道學氣味十足了。如果作書也字字從“理窟”中流出的話,必將是索然無生氣的,好在此帖是朱夫子的手札,平易之中恰有縷縷人情味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朱熹

下一篇:城南唱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