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語軸
【简介】:
淸·康有爲書。紙本。草書。凡三行,共三十二字。天津博物館藏。
【赏析】:
康有爲是淸末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書法理論家與書法家。其書學理論集中於《廣藝舟雙楫》一書,然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有康氏所書楹聯曰:“天靑竹石侍峭蒨;室白魚鳥從相羊”,其自題有云:“自宋以後千年皆帖學,至近百年始講北碑。然張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鄧完白寫南碑漢隷而無帖,包愼伯全南帖而無碑。千年以來,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漢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謬欲兼之。”這段話却十分槪括地闡明了他的書法審美理想。由於康氏立論過高,當然是不容易實現的。他在《廣藝舟雙楫》中已經道出:“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
我們從康氏這條行草書軸可看出,他的書法縱橫奇宕,以氣勢取勝,其寬博宏偉出自《石門銘》、《瘞鶴銘》、《經石峪》及雲峰山刻石等。他雖有“集北碑南帖之成”的良好愿望,終因過於浸淫於南北朝之碑石,而於帖學着力不夠,故其書稍乏風韻。他的書法給人的感覺是筋骨畢露,又因功夫未到而顯得骨力不足。心急情追的政治活動家的心態,使其書有動無靜,氣勢奪人,而却不能給人以高層次的審美享受。
至於康有爲書法的師承關係,商承祚先生在他的《我在學習書法過程中的一點體會》一文中,說得十分淸楚,他特別指出:“唐開元十九年(731)的《千秋亭記》,刻在四川省巴縣某江岸的岩石上,知道人不多。康氏得此搨本後,視爲至寶,刻意摹寫,並在該刻筆勢的基礎上,予以進一步的誇張,遂成‘康體’。我將此搨與康字對照,立即剝去他的僞裝。”(見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出版之《現代書法論文選》》商承祚先生的論證,十分可信。對於“康體”的形成,我們還可以再揭示出其中另外一個奧妙,即集宋陳摶書楹聯“開張天馬岸;奇逸人中龍”(見《書法》雜誌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陳摶此書曾落康有爲之手,可以看出康氏筆法受其影響極大,然而陳摶書法風骨之高,康氏未能得之也。綜上所述,可以認爲康有爲書法風格的最終形成,是得之於唐《千秋亭記》和宋陳摶之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