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華山廟碑
【简介】:
亦稱《華嶽頌》。北周天和二年(567)十月刻。萬鈕、于瑾撰,趙文淵書。隷書。二十五行,行五十五字。396.2×153.2cm。額篆書“西嶽華山神廟之碑”。二行八字。在陝西華陰。明搨本首行“不可”二字筆畫完好。日本《書道全集》著錄。
【集评】:
明盛時泰《蒼潤軒碑跋》:“後周天和二年修《華嶽碑》,趙文淵隷書,當南北分爭之時,即此文章字畫,足以見其景象。”明郭宗昌《金石史》:“文淵爲周書學博十,書迹亦爲當時所重,而《華嶽碑》字盡緬古法,淺陋鄙野,一見欲嘔。”淸楊守敬《平碑記》:“文淵在周甚有書名,是碑前人嗤爲惡札,爲分書罪人。余謂以分書論之,誠不佳。若以其意作眞書,殊峭拔。”又《學書邇言》:“又如北周趙文淵之《華嶽廟碑》,如古松怪石,絕不作柔美人之態,亦命世創格,宜其名震一代。歐陽輔《集古求眞》:“此碑書法醜怪,而浪得虛名。”近人梁啓超《碑帖跋》:“以八分入楷,滯而不化,上不能比魏太和景明諸該之豪宕,下不能比隋唐各家之俊逸,亦適成爲北宗末流而已。然在書學史中,固自有其位置,又烏可忽諸。”
【赏析】:
南北朝時期,書寫楷書之風昌熾。北周書家趙文淵在這篇《華嶽頌》中以純熟的楷法孜孜以求地追緬出隷書的燦爛和華美。顯然,這是書家書寫這篇頌辭時的刻意追求。然而,其身後却招致諸多非議,謂其“盡緬古法”,謂其“爲分書罪人”。其實,藝術作品歷來有擬古之作,亦有創新之作。何以令趙文淵盡蹈前人規矩,不能越雷池半步?又何至於稱一位在隷書中寫出了時代風氣的書家爲“罪人”?
鑒賞一幅藝術作品,絕不是僅看它合不合乎某種法度,重要的是看它創造了什麼樣的藝術效果乃至藝術境界。這篇《華嶽頌》在章法及字的結體上都講究疏朗開闊,隷書傳統的寬以字距、窄以行距在這裏一變而爲楷書的字、行等距,這首先便營造出一番落落大方的氣派。楷法的結體使每一個字都顯現出堂堂正正的風采。隷法的波折點畫更使其在柔韌遒麗中透出峭拔峻利的精神。其用筆雖有方、圓變化,但筆過之處皆有一氣貫之,因而通篇境界乃出。境界當分上下,此僅爲串以珠璣,聯以玉玦之華美燦爛境界也。
此境無以爲上,是因爲其中充滿了刻意追求的匠心,結體和用筆都毫不掩飾地突出了一種裝飾性的美。比起那些師法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充滿自然奇氣的天才創作,自然是品遜一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