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叔芾仁兄軸
【简介】:
淸·翁同龢書。紙本。行書。節錄枯樹賦。凡四行共三十八字。137.7×68cm。故宮博物院藏。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八)。
【赏析】:
昏鴉斜臥,老枝橫陳,外在的表現形式同“枯樹”的題材渾然一體,可以說,這是書法作品中,內容同形式完美結合不可多得的作品。
書法的題材或稱字義信息,究竟對書法的表現形式有多大規定性?這是一個每被書家忽略的問題。這個問題,在藝術的其他領域一般是不大會發生的。例如情詩,在聞捷那裏用油畫一般的濃鬱筆觸塗抹着異族風情的絢麗詭譎的色塊;而李季在渲染邊區天高雲淡下愛情圖景時,是取水墨丹靑式的表現手法。列夫·托爾斯泰最講究同一作家用不同風格的語言和形式,表現不同的題材。有幾位中國著名水墨畫家到西歐寫生,他們用典型的中國傳統筆墨技法,表現西歐的山川樓字敎堂等等,給人的感覺,仿彿那不是西歐,仍然是中國。表現形式的局限性,規定了人們的審美指向。
書法作品,特別是現代作品,我們常常看到用粗礪恣肆手執鐵鏟關西大漢式的筆墨,表現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內容;在另外一些作品中,則是用輕敲牙板低吟淺唱靓女式的溫柔細膩的筆墨,去描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類壯闊磅礴的圖景。那自然就南其轅而北其轍了。
重視這個問題,看到中國書法的表現力是有限的,它只適合於表現某一些題材,就像京劇全部程式都是爲表現古典美一樣,取消它的程式或者漠視它表現力的局限性,硬性在這兩方面施行所謂革新,都將有喪失那永久魅力的可能。題材對表現形式有規定作用,故不能忽視題材的革新。我們弄“龍虎風雲日月神”一類的陳舊題材實在是太多太久了。陳舊的題材妨礙了我們革新。所以,當日本的“崩壞”出現在我們面前時,便有震動感。
翁同龢是一位歷來評價爲“不拘一格”“無意求工”的書家,他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土壤深層,那土壤時時爲他的叛逆提供着充分的養料。浮在文化表淺層者,不可輕言創新。
參觀唐褚遂良採用同一題材,以流秀遒美的行書寫的《枯樹賦》,兩相比較,便隱隱有一種缺憾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