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玉山詩師尊先生詩
【简介】:
明·王憲書。紙本。楷書。凡九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一十字。25×17.6cm。此幅今載《故宮書畫錄》卷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六)。
【赏析】:
明朝初年,太宗朱棣推重沈度小楷,嘗稱爲“我朝王羲之”,一時聲名頗爲顯赫。中樞掌內外制命的官員都習沈書。沈書風行天下,“民則不作行草,望時習楷法”(明陸深語),士人習沈書以應科舉,逐步成爲影響很大的“殿體”(館閣體)規範而漸趨俗惡。淸王文治《論書絕句》云:“沈家兄弟直詞垣,簪筆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出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便是說的這件事。
王憲爲明弘治年間進士,正是“館閣體”風行之時,自不能免俗。王憲不以書名家,但從這件詩簡可以看出他書法功底深厚,筆法淸勁婉麗,提按擒縱悉依法度;結字端莊,分佈和諧,整齊平穩而匀稱有度。但取法不高,筆力不強,有法度而乏神采,且俗筆時見,終不離館閣習氣。作爲實用書體,故然有工整妍媚的優點,但由於文人遞相模仿,成爲一種規範,一味甜俗,從而失去書家的個性風格,也就失去了作品的藝術價値。近人馬宗霍先生說:“館閣之體,以庸爲工,亦但宜簪筆干祿耳”。從這件作品,可以看到明代中葉館閣體之一斑。
此篇楷書七言詩寫得溫靜淸雅,很有文人氣度。觀其用筆十分流利圓活,筆鋒輕提輕按,點畫具有柔美的神采。賞其端莊秀媚的結體,使讀者如面對風和日麗中的平湖秋月,白雲映照下的曲澗小溪。細加品味則從內心趨向寧靜,陶醉於怡情悅性的優美境界中,產生一種淸幽閑雅,輕松愉快的感受。作品流美娟秀,充滿柔和力量的整體風格,無疑受着大書家趙孟頫的影響,表現了書家追求陰柔秀媚的審美趣味。但筆下與趙孟頫一樣怯弱、軟滑,缺少錚錚骨力。看來康有爲的話是有道理的:“初學勿誤趙、董,因易於蕩爲軟滑、流靡一路。”
元代以後,趙孟頫的書風起到了扛旗引路的領袖作用,亦步亦趨競相效仿的不乏其人,王憲的楷書就使我們淸楚地看到了這一點。盡管王憲筆下點畫精到功力不淺,但從那以逼肖趙孟頫爲藝術歸宿的筆迹中,我們感到紙上躍動的僅是趙孟頫的影子,王憲個人的意氣性格表現得十分淡薄,在以追求書家個性而爲時代書風而帶來淸新氣息的宋代之後,出現這樣的作品只能說是歷史釀成的不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