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少儒先生詩軸
【简介】:
現代·謝無量書。紙本。行書。七絕一首。凡三行,共三十六字。刊於《中國書法》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赏析】:
謝無量與浙江著名學者馬一浮交厚,馬有時對己名只署“浮”字,謝亦將大澄易爲“大沉”,有時亦只署“沉”字,於是“馬浮”“謝沉”之名傳爲士林佳話。謝氏幼年隨父宦遊安徽,在父親敎導下攻習詩文典籍,後從浙江著名學者湯壽潜研習經史。謝氏天資頴悟,學業在少年時期已打下深厚基礎。本世紀初入上海南洋公學肄業,與黃炎培、邵力子、李叔同(弘一法師)等人同學,深受導師蔡元培的器重。在此時期,他又結交了章太炎、鄒容、章士釗等民主革命人士,自己也積極參加活動。不久,章太炎、鄒容被淸廷投入監獄,謝無量遂東渡日本,在此時期,通過馬一浮接觸到馬克思學說。一九〇七年謝氏從日本回國,即去北京任《京報》主筆,繼又創立“文蜀學會”。《京報》被追停刊後,謝氏去上海,嗣於一九〇九年返川,任四川國學院監督。辛亥革命次年,謝氏滿懷希望離川赴滬,本圖有所作爲,及見袁世凱簒權,謝氏不屑與彼輩爲伍,遂專心致力著述,先後撰有《楚辭新論》、《古代政治思想》、《平民文學之兩大文豪》(再版時更名爲《馬致遠與羅貫中》)、《中國哲學史》、《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中國古田制考》、《詩經研究》、《佛學大綱》等十多種專著。一九二三年,謝氏去廣東,任孫中山大本營秘書、參議。孫中山逝世後,他即潜心抑志從事敎育,歷任東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敎授、中國公學文學院院長。抗日戰爭開始後,謝氏避寇返成都,他的書名也在此時彰顯於世。一九四九年後,謝氏被任爲四川省博物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一九五六年去北京任中國人民大學敎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直至逝世。由於他博古通今,含蘊深厚,兼之具有詩人的氣質,襟懷曠達,所以表現在書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他獨特的風格,在書壇獨樹一幟。從他的手迹中可以看出他對魏晉六朝的碑帖曾下過相當的工夫。從行筆來看,受鍾繇、二王及《張黑女碑》的影響極爲明顯;從結體來看,則可窺見《瘞鶴銘》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迹象。盡管他師承這些碑帖,但决不做他們的奴隷,而能融會貫通,博採衆長,創造出自己的書體,在中國書史上確立了自己的流派。顯然,謝氏是書法界中的改新派,是書法創新的先驅。他的字結體是聽其自然,不受拘束,運筆如行雲流水,天趣盎然,完全是工力和修養達到爐火純靑之境以後的自然流露,决不是有意爲之。謝氏的書作,已有《謝無量自寫詩卷》於一九八七年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大型書法集《謝無量書法》上下册,於一九八八年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