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大般湼槃經卷第四十

大般湼槃經卷第四十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北魏正始二年(505)書。紙本。行書。六行,行字不等。縱26.4cm。日本《書道全集》著錄。

【赏析】:

    

    北朝書法上承漢魏,下啓隋唐,具有明顯的蛻變痕迹。從隷書到楷書的轉變,我們已從大量的北碑中看得淸淸楚楚;而章書到今草(包括行草)的轉變,我們則可在當時人們隨意書寫的便條、草稿及經卷上窺見眞面目。

    根據字迹書寫的工草程度,我們可將本經卷書法分爲三種體勢:眞書、行草和行書。

    標題八字,從用筆到結體都是規範的楷書。它不同於當時衆多的半隷半楷的碑書,已完全脫盡了隷意,是唐代楷書的前奏。如果我們將其與顏眞卿的《多寶塔碑》,特別是徐浩的《不空和尙碑》比照,他們之間那種親密無隙的關就會昭然若揭。

    從第二行“正始二年”開始一直到末行“比丘僧照寫”止,是較爲潦草的行書,我們稱之爲行草。與漢簡上的草書(如《甲渠侯粟君所責寇恩事》册)相比,它已將章草味减弱了許多。但與唐人草稿(如《楊大智租田契》)相比,它又沒有唐人草書那種純今草味,這首先是它那橫向伸展,縱向擠扁的體態與漢簡如出一轍;另外,大量的環狀用筆和誇張的橫畫以及捺畫的隷意也是章草的餘韻。

    最後“張媛經”三字行書落款,將先前放達的筆觸收斂起來,施之濃墨,線條豐腴,其風韻可與傳世的王珣《伯遠帖》、王羲之《萬歲通天帖》等東晉名帖媲美。南北朝書法的一致性亦可由此窺見一斑。

    本經卷的作者是一位民間僧人,書寫的主要目的是實用而非審美。全文除標題和署名外,書寫上只求一個“快”字(當然快寫時還應使內容易識,故字迹行中帶草)。可以說,它完全是在無拘無束的心理狀態下完成的。作品充滿着一種率意,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天眞爛漫、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而這也正是佛氏終身追求的最高墳界,不知那位抄經僧人察覺到了沒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