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 书法
天哲按:这位韩国的书法名家,办了一个“七十而已”的书法展,从作品的艺术水平上看,与中国的书法家比,差距尚远,但是有些作品,写的是韩文与中文结合,给人以一种新颖的意趣,值得大家参考!
近日,兰亭书会名誉副会长、首尔研究院院长,韩国书学会顾问,当代韩文书法家协会会长,东洋书画文化交流协会韩国会长李钟宣先生”七十而已”书法展在韩国首尔仁寺洞KOTE美术馆举办为期两周的展览。本次活动由KOTE美术馆 主办,兰亭书会、韩国国乐报、月刊道伴等单位协办。
大韩民国艺术院会员、国际书法家协会韩国本部长权昌伦,韩国美术协会副理事长赵琮淑,国际书法家协会会长郑道準,国乐报社长奇美羊,前韩国放送公司播音员室长孟宽永等参加了活动开幕式。
质朴与高雅
--从“七十而已展”看李钟宣的作品世界
林钟铉(书法家)
以韩文书法的新风格和充满雅趣的作品而广为人知的李钟宣先生(以下省略尊称)在迎来古稀之际,将于11月17日至25日在画廊kote举行大规模书法展览。
书法家将通过名为“七十而已展”的书法展览,将向观众展示其作为具有独特书法风格的书法家而获得的一生成就的书法作品。
诚如“七十而已展”的展览名称所示,作者欲表达自己生活过来的岁月并不特别,只是70岁而已!但这是书法家的谦虚,展示的150多幅作品不仅将展现书法家李钟宣的现状,还将回顾他迄今为止的书法历程和他为理想乡的奋斗,并成为可从中预测其今后发展的重要的展览。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书法作品的所有领域,即韩文作品、汉文作品、韩汉文混合作品及辞说作品,全部包括在此次展览之内,因此,说此次展览展现了书法家的全部特色也不为过。同时,还收录了书法人生中悲喜交加的“五车书楼”的知己和中国绍兴兰亭书法家协会5名会员充满爱意的祝笔,使得他的古稀展和古稀宴,因珍贵的缘分而增添了光彩。
李钟宣生活的时期是我国现代史上的激浪汹涌的时代。他出生的那一年是6.25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期。虽然出生后没过多久就停战了,但韩半岛已经变为战争的废墟。他出生在当时仍属穷乡僻壤的龙仁的山村,在山村里忍受着战争带来的的后遗症度过了童年。从那以后,即使不一一提及,韩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一目了然。由此带来的百姓们的艰辛生活也完整地刻在了他的幼年时期。长大成人后,他从事着与书法完全无关的事业,并事业有成。但突然降临的失败局面,令其沮丧,却偶然遇到了书法,这样相遇的书法完全改变了其人生的方向。当然,从小就因天赋的笔才,他在附近颇有名气,但没想到这样的书法会成为他的职业,成为他毕生奋斗的目标。
这样开始书法之后,遇到很多老师并接受教导。后来遇到绍轩郑道俊先生,使他在大韩民国美术大展和东亚美展上成为特邀作家,正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笔名,开始崭露头角。
但是,虽然在书坛上崭露头角,但那时还没有完全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正式将他的特色完美的表现在书法里的是2002年的第一次个人展。当时尝试的板本体的非典型章法和造型,同时受到世人的称赞和冷笑,但最终凭借他的不断钻研,进入了现在完成度极高的作品世界,成为了他独有的艺术世界的序幕。
如果仔细观察他的作品世界,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应该分为4种。但是,即使从四方面来看,其质朴而不失雅致的书法特征也深深相通。
韩文书法是可以看到作家真面目的领域,这也有必要分为几部分进行观察。有钻研宫体和汉文书法的行书而研究出来的民体行书,还有定格的古体和体现其独有特性的自由形式的板本流。
其汉文书法以可以逻辑解释的楷书和颜真卿的三稿为基础,上面还包含了二王飘逸美丽的行书,还有吴昌硕的雅致的构思为前提的篆书,追求平淡美的隶书和文气十足的草书,这样挥洒自如的纵横于汉文书法之间,被称为韩文书法家,还真是让人感到有些奇怪。
从韩文书法开始仔细观察,首先宫体不拘泥于女性化的曲线和优雅,采用的是不修饰的刚直竖笔画,使宫体具有了刚健的气势。这一点从流传的宫体资料中可以看出,但近来使用宫体的人执着于柔和的曲线,虽然这是出于对笔画的力度缺失情况的担忧和提示方向的思考,但也被认为是很好地继承了一中先生的遗训。这样集中精力于韩文宫体的严肃性,让人整好衣领,但也不会错过润泽感。另外,与其他字体相比,以变化相对较小的誊书体开始的宫体也呈现出平静的趋势,努力不被传统宫体的传承所埋没。
第二,民体行书是很好体现其独有风格的部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李钟宣的民体行书是研究了汉文书法的行书,并代入韩文的字母音所具有的特性而形成的笔画和造型。那么,有必要了解一下他平时对书法的研究。他在很多韩文书法家中极少见的练过汉文书法,至今也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融入了他的整个书法,作为韩文民体的突出要素,不能不提到颜真卿的“三稿”。在整个书法史当中一直被视作珍品的“三稿”,是颜氏悲愤慷慨之作。为了将其中豁达内敛而不外掷的造型的包容性,出乎预料的自由变化,这些要素融入到韩文民体中,他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其结果正是以现在的字体展现了出来。近年来,他还使用大小强弱的变化和板本流汉文古体表现出来的自由章法,从而扩大了韩文行书的领域。
第三,是又称为古体的板本流的字体。这部分是指具有固定形态,即较好地具有训民正音创制当时形态的字体。得益于在他学习书法期和作为书法家活动的初期,不断的进行技艺钻研,使其能够大量创作出即有刚健的笔触,又不失和缓优雅的作品。特别是作者从初期到现在不断地深入挖掘研究了“广开土好太王碑”。通过这些钻研磨炼,他的书法不仅获得了古体和质朴美,还拥有了豪放的气势。我猜想,他对“广开土好太王碑”的穿凿钻研,对其今天作品的问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另外,虽然古体是很难变化的字体,但利用墨的多寡和润泽干燥的方法,去追求充满韵律的书艺构图。在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他内心也渴望获得能够完整地体现自己风格的古体流字体,在准备2002年首次个人展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实验,创作出不拘泥于文字大小而顺其自然的字形和章法的字体。这个字体是在无秩序中寻找秩序的过程。换句话说,在因使用多种笔画而可能产生的各自笔画中,放入具有张力的部分,使其整个结构不涣散。上曲则下握、左倒则右扶、上大则下小,使其整体浑然天成。如此这般在作品中使用的方法举措,虽然出自他的理性思考和多番苦恼之后,但业已超越了理性领域,是他在此岁月流逝之中,总和其所作的书法努力,深厚的学养,以及和谐的理性等所有东西的综合产物。
南朝的王僧虔在《笔意赞》中写道:“必使心忘于筆,手忘于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卽彰。”
对于询问自己书艺的人,李钟宣表示,他只是单纯地书写而已,并非带着什么特别的意图去书写。为着笔画的坚固,参考了什么;为了造型的美观,研究了谁的书写风格;还有自由的构图章法,是从历代书法作品中得到启迪而从某处着眼;亦或这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苦难经历自己提炼出来的;这林林总总他都未做任何解释说明,只是说简单的书写了而已。话虽如此,但他的字的确与其他书法家的字不一样,和当代任何人的都不一样。像这样,他的充满了新哲理和奇异的字形是,扑倒仰上、平坦弯曲的一切都在法度内游刃有余地徜徉了平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超越旧法度的新境界,并不是在什么意图之下制造出来的。
虽然汉文书法是韩文书法的土壤,但不能仅凭这些来简单的评价韩文书法。汉文书法本身就是兼具险绝和文气的独有书法,早已确立了书法美学的特性和优秀性。
他的楷书不是使用一般汉文书法家们主要使用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险绝而充满技巧的书法技艺,而主要运用的是,不允许有丝毫疏忽大意的、而兼具完美造型的颜真卿的楷书。所以他的楷书克制了过分的技巧,透着严谨的风格,也许还因内含其特有品性,甚至其书法里还透着温和感。
另外,晚唐的忠臣兼改革性书法家颜真卿咬紧牙关写的“三稿”行书,完全吸引住了年轻的李钟善。由此他的书法美感通过颜真卿获得,通过颜真卿观察事物,并判断书法艺术。他的整个行书中所流淌的圆融的运笔法和内含的字形,应是完全习得颜真卿真谛的结果。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转而又不断地钻研王羲之和王献之,吸收他们的典雅飘逸的书风。同时,吸收了王献之所表现出的放逸的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这样的进步,得益于他不排斥很多东西,而是兼收并蓄,广泛接受其他优秀书艺,并融入于自己的书艺风格的品性,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样混融的他的行书,形成了不仅与他的导师不同,更与其他任何人都迥然不同的、他自己独有的书法字体。
篆书作品以小篆为主。基本上以临写石鼓文和吴昌硕用石鼓文撰写的“西泠印社记”所获得的笔画和造型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克制技巧,并在其中添加了不夸张的感性,从而展现了平淡美的篆书。
他的隶书则与韩国通常书法一样,都是以汉隶为基础。接受了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具备了隶书完备形态的典雅感,增加了泼墨和毛笔的多样性效果。他的隶书也和篆书一样,一直追求平淡美,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通过对“广开土好太王碑”的接受和钻研,创新了汉隶中所没有的古拙和雄壮的隶书。近来,就像从篆书中出现隶书的时期的隶书一样,他的书法出现了打破标准规范状态的字体,即打破形态,速度的节奏处理略显过分的作品,因此很难估量他的书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其次,他的草书与东晋的二王或唐朝的孙过庭飘逸的草书、怀素和张旭的狂草、明末清初涌现出的名家们的放逸不同,有着自己的特性。虽然是草书,但具有粗犷内里的毛笔的运笔却非同寻常。覆盖其表面的外形惹人喜爱的非常自然。要理解这些,就需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正如笔者在其他文章中所说,李钟宣是一个手不释卷的读书狂。他的这种痴迷于读书的热情,成为注入其作品的高雅的书卷气的营养源,因此他的草书中充满了文气。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从韩汉文混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无涯的造型观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临场判断力,与其他人迥然不同。因为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很多书法家做过尝试,但能够展现出如此完成度的却为数不多。他的混书体看似毫无顾忌地将文字特性差异很大的韩文和汉文混合在一起,但恰当地使用了强弱、大小、参差等运笔技法,将句子串联在一起,使得不仅每一个字,而且整体都有机的统一在一个和谐的画面上,成就了典型的作品,因此成为了他书法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流淌在他的整体书法中的险绝和温和,不受外部视线的压力,而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坚强意志,不落后于形势、其余用文气补充的学养,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李钟宣。另外,在之前一般想读懂的韩文书法中,他的革新作品不仅提供了阅读的快乐,还提供了观赏的乐趣,因此可以说他功高至伟亦不为过。
他的作品不只写在纸上。其间书写的金石文有相当数量散落在全国,其中九礼燕谷寺的史迹碑和达摩寺的大雄殿匾额等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谈论李钟宣,而只拿他的书法作品来谈,那就只是谈论了他的一部分。仅从主导国会通过韩国现代书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事件《书艺振兴法》的事实来看,他的促进力和行政能力是他人无可比拟的。7年多来,他不分昼夜,独自编写了如此之多的会议资料和发表材料,并主持了无数发表会。书法界得益于他的这种能力,在他的主导下诞生了《书艺振兴法》。
不仅如此,他的行政能力在担任韩国书法学会理事长后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他主导了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海外韩文书法展览,在那里以韩文书法之美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因此也充分地起到了韩文传道士的作用。同时,与庆尚北道闻庆市一起制作的《书法映现阿里郎一万首》,是与阿里郎专家、国文学者以及动员了整个书法界的巨大工程。他顺利地推进及完成的这些工作的功绩,我们也应是没齿不可忘却的。
李钟宣温暖的内心延续为与许多人深厚的情谊。韩国的书法家们自不必说,他与不搞书法的普通人之间也充满了友情。与太多人的交情可能会妨碍珍惜每一寸光阴的书法家。但是,李钟宣对他们所有人都是真诚的。他的这种热心对在遥远的中国也是一样的。他与通过书法交流展相识的兰亭书会(中国·绍兴)的会员们,近10多年来一直像兄弟、像朋友一样相处,相互敞开胸襟。在这样始终如一的他的热忱面前,中国的朋友们也敞开了心扉,共同商讨韩中两国的书法交流与发展,相信今后对韩中书法的发展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笔者和李钟宣在学习书法的青年学生时期相遇,作为能够敞开胸襟互相畅谈书法艺术的兄弟,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岁月。和以爱酒善饮而闻名的他在一起,酒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怎么会用“水乙”为自号呢!了解酒会喝酒,会让自己沉浸在酒里享受,也能从酒里摆脱出来的他是真正的“酒仙”。在这长长的岁月之中,和他碰杯的数量恐怕也足够形成一个荷花池了。他是在每次书法家们聚集的酒宴上,都会介绍卑微的我是兄弟而不忘提携的充满情感的长兄。高呼着大韩民国美术大展的改革,在兴士团举行研讨会时,李钟宣是研讨会的主持者,笔者是作为改革方案的主旨演讲者,这些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事情。每当遇到以书总为代表的书坛的问题时,我们都会促膝商议怎样公正的选择,这些过去的记忆串联起来犹如走马灯般掠过眼前。回首倏忽即逝的岁月,笔者想起了李白“将进酒”里的诗句,“朝如靑丝暮成雪”。
数十年来李钟宣成就很大,收获也很多,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的年纪尚七十。《庄子》里有“遽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的句子。李钟宣早已过了六十岁的年龄,现在七十了,与遽伯玉变化的次数相比较,他到了应该有更多变化的年龄。希望他以看的更远的眼光和深度辨识的审美目光不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长久地成为后辈们的楷模。
最后,希望他现在不仅要带好书坛,更要照顾好自己,用《诗经》里《大雅·行苇》的诗句来借以结尾。“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2022. 11
文章来源:兰亭书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