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哲理 > 段奇洲书法

段奇洲书法

书法哲理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段奇洲,湖北武昌人,生于1950年6月,字观澜,号大川;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高等学校分会副主席。早年拜汉上书法家曹立庵、陈义经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后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二届高研班深造,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谨、厚重、洒脱的碑帖融合书法风格。书作既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具有个人创新特征。作品以楷书为主,亦善行草。且在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和章草上用功颇深。作品入选中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安美杯》,1997年参加《黄宾虹文集》编写。曾发表专门研究清代湖北书法大家杨守敬和张裕钊书法艺术的文章。2015年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发行个人书法专著《隶楷之变》。


《隶楷之变》这本著作2015年出版后,文汇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中国保险报、中国工人、湖北收藏网等多家报刊、网络发布消息和书评,在社会产生巨大的反响。


《隶楷之变》的作者段奇洲先生,如同辛勤的农夫,几十年来在书法的田园辛勤耕耘,他不仅字写得出彩,对于隶书、楷书理论也有着独到的研究。书中,主要对书法中的隶书向楷书演变和发展这段历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首先是对古代“楷”书称谓概念上的不一致进行了介绍和梳理,段奇洲先生强调:应将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大量亦隶亦楷的书法作品称其“隶楷”书法,这对于书法字体的种类划分而言,提出了新见。


为了构建“隶楷”书法体系框架,段奇洲先生用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此外,他还以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为剖析重点,结合自身的书法研习,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论证。他在介绍“隶楷”书法主要作品的同时,还对隶书、楷书的结体和笔画做了常识性的讲解,并且简洁地叙述了许多有关书法史的问题,进而对中国书法艺术与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段奇洲先生在构建自己的“隶楷”书法理论体系时,逻辑是严谨,理论研究走在全国的前列。《隶楷之变》的出版,填补了书法史在这一课题上的空白。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叶培贵先生在《隶楷之变》序言中这样写道:奇洲先生将“隶楷之变”一类作品统合并归类加以梳理,得出了很多前人所未系统归纳的看法,进而将后世追求隶、楷融通的书家也纳入研究视野,从而尝试揭示这一创作理路的审美价值,也是很有价值的一种书学研究思路。奇洲先生的这一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我们理解书法史中的某些时代和个人的艺术追求。


在书法所有字体中,隶书最能彰显书法家的风骨。中国书法史上,东汉时期是隶书最繁荣、最成熟的时期。现存的《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等,都是隶书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各自的结构造型取势或优美、或朴拙而各具特色,其用笔的方圆刚柔也各有特点。段奇洲先生在总结隶书书写技巧时,还自编口诀。如:藏锋落笔,节奏自然。方劲头古拙,如龟似鳖。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而楷书,尤其是唐朝的楷书,结体和笔画方面已经成熟,其书体极具法度,已经完全没有隶书的笔画特征。流传于世的《孔子庙堂碑》(虞世南)、《九成宫醴泉碑》(欧阳询)、《雁塔圣教序》(褚遂良)、《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玄秘塔碑》(柳公权)等等,都是楷书书法的范本。总体上看,楷书笔画平正,字体结构有规律可循,对书法家而言,楷书书写无疑彰显基本功的强弱。


作为中国人,除了要理解汉字的精义,还要安静地坐下来练字。这是历史赋予时代的文化之责。中国古代有“字好一半文”的说法,无论你的诗词写的何等优秀,若字写得一塌糊涂,那注定在主流文化圈的边缘徘徊。事实上,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饱学之士,也都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家。无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或是弘扬民族艺术传统的角度看,普及书法常识并提倡练习书法,是知识界、文化界和教育界一项迫在眉睫的人文命题。

中国书法是境界最高的抽象艺术,同时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汉字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从五千年前的甲骨文发端,历经多种书法字体流变,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而弥新。书法呈现人的综合文化修养、艺术追求和精神风骨。读《隶楷之变》这本书,在能领略汉字书法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妙。如果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那么汉字书法,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几千年来源远流长,汉字书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劳。(紫荆新闻网记者 刘小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段墨阁书法

下一篇:韩墨轩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