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哲理 > 25字书法作品

25字书法作品

书法哲理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提到李白,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诗仙”、“斗酒诗百篇”……他五岁便能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更是才华横溢,出口成诗……


(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图》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李白诗文流传千首,代代相传,但他的书迹却却不断散失、消亡,其书法真迹更是极为罕见。存世的《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拜访忘年交司马承祯道长,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道长已经仙逝,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故有感而写《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纸本墨迹草书,全文共25字,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段内容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又赞颂了司马承祯的作品让人高山仰止,抒发了作者对其仰慕之情。



《上阳台帖》全卷虽仅有25字,但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将诗仙的旷达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正是《李白墓碑》中所称“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

全卷书法结体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加上行草的笔法,笔墨奔放豪迈,酣畅淋漓,神采飞扬,收放自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全书虽寥寥数字,但通篇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视觉效果。其章法大小错落,通幅跳跃动荡,书写时又缓缓推进,笔笔到位。整个作品幅式很小,却体现了一种苍茫、浑厚之感,文中大字小字、小字大字互相交错,恰如前人所评价:“如老翁携幼前行,长短参差,而情义真挚”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如此评价李白的书法: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

由此可知,李白的书法成就非同一般,只是被他的诗文所掩盖了。



《上阳台帖》辗转中经宋徽宗、乾隆皇帝等人题跋,引首为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帖前则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后纸有宋徽宗,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愈发凸显其艺术价值。


引首为乾隆皇帝题“青莲逸翰”四字


宋徽宗题签

《上阳台帖》卷后有宋徽宗赵佶跋文,内容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宋徽宗题跋

元代大藏家张晏跋曰:“谪仙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极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则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上阳台帖》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赵孟坚“子固”、“彜斋”、贾似道“秋壑图书”,元“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此帖在北宋徽宗年间被收藏在内府;北宋灭亡后,落入南宋奸臣贾似道手中。后辗转到了元代著名收藏家张晏手中,再到明代入藏于项元汴天籁阁中;到了清代,被收藏大家安岐购得,收入清廷内府。




《上阳台帖》局部

1911年清帝逊位,溥仪兄弟将《上阳台帖》携出宫外。在兵荒马乱之中,此帖流落到民间,辗转流入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1937年,为了保住国宝不流出外境,一代名士张伯驹先生以六万银元将之购得,建国后献给中央国务院。1958年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晚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请横置手机,欣赏全卷)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