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墉书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镛提出了“流行书风”的概念,什么是流行书风呢?也就是要打破常规的传统的界限,真正将书法的博大方面体现出来,这个理念的提出当然是从书法的取法、碑版的欣赏、新材料的书法表现来说的,这在当时无疑就像一剂苦药。
流行书风的出现我认为是与清代乾嘉时期的“碑学运动”是一样的,两者都改变了当时的某种风气。流行书风的提出是一个审美的大话题,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流行书风书法展出现了书法界的大讨论,还有《书法报》上王镛与周俊杰的文章“互怼”,让书法界欢快不已,这时的王镛真正走进了更多的视线,他所带来的标签页出现了:流行书风的倡导者、丑书的代表、革新派书法家。从这个事件来看,我认为王镛是一个战斗中的勇者,勇者并非英雄,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首先他敢于对时风提出不同见解,并且对这种见解付诸行动,且用自己的观念来打破某种权威。这也就是说,关于从建国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书法审美的觉醒还停留在肤浅的传统汲取上的现状进行新的诠释与表达。敢于对现状提出思考,在这一点上王镛已经成功了。
王镛行书横幅作品,独具妙法至于王镛的书法是丑书一说,我们倒不如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说王镛是丑书?那么谁是美书呢?什么是美呢?美的标准是什么呢?难道横平竖直、左右上下对称呈现出来的书法结构是美吗?难道打着二王的旗号来描摹魏晋法帖就是美吗?如果这是美,妍美又该如何解释呢?谁又能说谁是美书的代表呢?正是因为王镛书写的作品打破了大家对书法的一贯审美标准的认知,所以就扣上了“丑书”的大帽子。
首先我们要承认是他擅长书体的领域很宽泛,我们能看到诸如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都有所涉及,且都很高级,高级在哪里?首先就是书风的统一,这不是轻易做到的,他的篆书风格来自于汉代碑版、秦系文字等,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在字形的表现上充分体现了他汲取古人的因素,然而,在汲取的同时他又以一种全新的方法诠释出来,这就是我们很多人达不到的“有思想性的出帖”,很多人临摹某一家然后根据这一家进行接近性创作,仅此而已。然而“思则通变”的能力是没有的,王镛的篆书看似随手拈来般的书写,却蕴含了他的大智慧。
这种表现与他的隶书体现是一致的,隶书同样来自于碑版,然而你却忽而能看到某种碑版的影子,忽而又不见,这都是王镛的高级之处。其次就是他的行草书,首先说他的行草书与大多数人的书风是不一样的,他摆脱了帖学的“妍美”之风,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行草书的样子,他也学二王,但不是“伪二王”,我们知道他习惯小笔写大字,小笔写大字难度很大,需要笔锋的使转与纸张的穿透力才能体现出某种意象之外的表达,他的行草书从帖中来,又加入了碑学的某些造型特征,用笔见功夫,章法得天趣。我们从下面一段书写视频中能看到他在书写中所给予行草的某种表达。
我们知道王镛除了书法之外,还擅长绘画与篆刻,绘画得李可染先生之教,应该也是开一代面目,篆刻自不用说,独得精妙之绝,无人可及,无人可造,这都是王镛的高明之处。他在书画印三方面没有一个方面落他人之后,且引领某种方向,这就是让很多人不屑一顾的王镛。
近年来,王镛又玩了新花样,那就是“砚铭”,古砚刻字,当成一种新的艺术体系去探索,去创作,无疑在这一点上又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无论成功与否,他在做,且做的让人耳目一新,有本事你来?这是留给更多人的一个问题。王镛用自己的艺术践行者书法的大美,丑不丑不是某些人说了算的,且评价王镛书法俗、丑的貌似自己也没搞明白什么才是丑或者俗吧?书法是包容的,但是她却有底线,底线就是审美的水平,我们不能一味用自己的观念去强加给某种审美的认知。 对于王镛,我们应该尊重,仅此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