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前期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朱元璋开国建业后,汲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自己的封建统治。在文化上,朝廷开设文华堂,积极地储备文学人才。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下诏征求善书之士,把书法最佳者编入翰林院,或授给中书舍人的官职,专司缮写朝廷文告。他还精选二十八人专门学习“二王”书法,精研秘府所藏法帖,以致永乐年间帖学最为盛行。后来的诸帝均能留意翰墨,并重帖学,所以明代士大夫无不从帖学中讨生活。他们追随赵孟頫,摹拟晋唐法帖,擅长楷、行、草。从明太祖到明成祖的五六十年间,书名盛的有“三宋”(即宋克、宋隧、宋广)、“二沈”(即沈度、沈粲)、“一解”(即解缙)。这些当时的书坛大家都是继元赵孟頫、康里巙巙之后,对帖学推波助澜的帮手,其中书法水平较高的是宋克、宋隧。
帖学盛行,造成了台阁体的泛滥,窒息了创造精神。明代的书事很盛,但像赵孟頫这样的一代宗师却未能产生,就是这个道理。
台阁体是与科举考试相适应的。久处馆阁的杨士奇、杨荣、杨溥写了大量制诏和碑版,称为“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所谓台阁体,就是笔画死守横平竖直,笔笔顿挫,结构拘于匀称法则,字形大小一致,墨色全墨不变。这种书体是极其工整的,不利于书家抒发个人情绪,是排斥艺术个性的庸俗书体。台阁体以沈度、姜立纲为当时的主要代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