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台帖
【简介】:
唐李白書。墨迹本。白麻紙本。草書。據《石渠寶笈》載;縱八寸八分、橫一尺一寸九分。五行,二十五字。前隔水有宋徽宗泥金書簽“唐李太白上陽台”。引首乾隆題“靑蓮逸翰”。鈐有“宣和”、“政和”、“內府圖書之印”、“秋壑圖書”、“弘文之印”、“項子京家珍藏”、“宋犖審定”、“張則之”、“梁淸標”、“年羹堯字允工別號雙峰”、“乾隆”、“嘉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曾經宋趙孟堅、賈似道、元張晏、明項元汴、淸安岐、淸內府、近代張伯駒等收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墨緣滙觀》、《石渠寶笈》著錄。文物出版社《文物精華》第二集、《故宮博物院藏歷代法書選》影印。
【赏析】:
李白的書法,以其明快的節奏,遒利的筆勢,使我們不由地將他的形象從詩人的行列轉移到書法家的圈子裏。
讀其《上陽台帖》,你會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感情力量撲面而至—淸醇,雅健的陽剛之氣。李白作書如其作詩,高視闊步,物我皆忘。他無意於留書名於後世,故於點畫不存得失之慮,於結構章法無爲程式所累之蹙。一如酒後放歌,任其自然,而心閑筆縱,又無不如意。試看此帖,第一、三兩行墨迹:健筆因勢提按頓挫,點畫體態,俯仰有儀;筆勢連貫纏繞,狂放不讓古人,得盡草書三昧。第二、四兩行:則字字獨立,側鋒之筆取勢,中鋒之筆取姿;絕筆收勢,遒勁沉雄。落款處“太白”二字,“太”字的最後一點位置甚低,與“大”字脫離,但從這一組字群看去,却又形散意連。這種視覺效應,與他將“白”字的第一筆短撇依書寫時的筆勢處理爲斜點狀關係頗大,“白”字的短撇改變成點狀,不僅在形上而且在勢上都成爲“太”字末筆脫體之后的呼應和依托,並且使這一短行的行氣變化作了明顯的調節,如此,筆畫並不糾結纏綿的“太白”二字生動得暗合“草情”。通篇寥寥二十五字,虛實掩映,參差錯落,可謂“無首無尾,不主故常”了。
前人評李白書法,多稱其“字畫尤飄逸”,“飄飄欲仙”。這樣的評價不僅大而無當,並且是以“仙”障目,未窺全豹。李白確有“詩仙”的美名,在長安客居,又常與賀知章、張旭等人交遊、酣飮,被目爲“酒中八仙”,這是事實。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力圖入世而未致用,出世則不心甘的矛盾痛楚,貫穿了他顚沛的一生,並熔鑄其性格之中。書法作爲心理節律和性格的投射,在李白老筆縱橫的《上陽台帖》中,每一個墨點、每一根線條都天然地滲透着他的性格,表現爲絕望之後的一種淸壯沉雄、自然放達的氣度,非一簡單的“飄”字所槪括得了的。正如此帖文字所言:“非有老筆,淸壯何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