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竹图
【作品赏析】:
这幅《兰竹图》,依题跋所云,是取法于郑所南、陈白阳和石涛,“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构成石势,然后以兰竹弥缝其间”。画家这种“取其意”之法,实已自成家法。这幅画的布置十分严谨,石、兰、竹的组织极讲法度,以石为龙脉,把一丛丛分散的兰竹有机地统贯一气,显得既严整而又有变化。他的石、兰、竹,确实取法于古人,所以有郑所南的峭拔、陈白阳的潇洒,又有石涛的沉雄秀发,但他是“十分学七要抛三”,因此,形成了他那苍劲挺拔,磊落潇洒的独特风格。这幅画的境界似深山之中危岩的一角,因此,更有一种清高拔俗,自然天成的趣味。
他是“扬州八怪”中的特出人物,思想非常活跃,诗、书、画的造诣很高。绘画方面,擅长竹、石、兰蕙,取法于陈淳、徐渭、石涛、高其佩诸人,而自成家法。他主张学古而不能泥古,要有独创性,还提出了“胸有成竹”的观点,他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创作三段论,虽是讲画竹,却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指出了艺术作品不仅源于生活,而且要高于生活,要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这些艺术观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32),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兴化县人。康熙时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任中因值山东大饥荒,擅自开仓赈济百姓,得罪了上司,愤然辞官。回乡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清 郑燮 轴 纸本水墨 藏扬州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