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禪師碑
【简介】:
唐開元十五年(727)十月立。宋儋撰並書。行書。三十行,行字不一。額篆書“唐嵩山故道安禪師碑“九字。在嵩山會善寺。明萬曆時(1753—1619)碑遭雷擊爲二,下截文模糊不可讀。明搨本首行“大唐嵩山會善寺故大德道安禪師”等字尙完好;斷後初搨本“”字未損。香港書譜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葉封《嵩陽石刻記》:“遒勁多骨,而風致超逸出李北海上。”又,“此書雖有風致,然用筆傾側,殊遜北海。《書史》評儋書如寒鴉棲木,平沙走兎,是爲似之耳。”又,“黃山谷亦稱儋書筆墨精勁,又稱儋書姿媚,尤宜於簡札,惜不多見,則因當時名筆也。”淸葉奕苞《金石錄補》:“書法遒緊,瞻如暮春花發,夏柳枝低,蓋仿鍾繇而側戾放縱者。”淸郭尙先《芳堅館題跋》:“此書縱橫跳擲,一洗唐人方整習氣,唯未平淡,稍佻耳。”淸楊守敬《學書邇言》:“宋儋之《道安禪師碑》,體兼行楷,別出門庭,自是開元間體格,在各家後露頭角,故自不凡。”
【赏析】:
宋儋書風獨特,別有意趣。
宋儋的結體“側戾放縱”,古人以爲他學鍾“而體流”,這竇在是以偏槪全之說。誠然,他筆下的字,中宮有些偏斜,如“禪師”二字,兩個竪畫偏右,緊接着“平禪師法”四字,堂堂正正,化險爲夷。下面“安”字的頂蓋也偏左,可“俗姓”立即撥正。旣然顏字能在平正中求險峻,宋字也能在險峻中求平正。况且,他左顧右盼,隨字而異形,依然是典雅秀勁,旣端莊而生動,又做到筆筆相呼應,說明他用筆靈活、生趣盎然。呂總《續書評》:“宋儋眞行書,如暮春花發,夏柳枝低”。爲中肯之論。
或以爲這通碑書的藝術成就出李北海上,實際上宋儋與李邕可謂同途而殊歸。初唐行書取法於鍾王者爲多,宋儋與李邕自然也是這樣。但是,李邕反對學書一味摹仿,主張創新。在創作實踐中,他有意識地誇大了“二王”字中右高左低、橫畫上斜的取勢特點,專以險側取勢,用筆迅疾強健,體勢雄強精悍,遂自成面目,獨樹一幟,“到處都表現出執拗的不圓滑的情調”(《中國歷代書法》)。把祖師的那種姿媚氣和溫柔味,都扔到爪哇國去了。這位宋儋則不然。彵於謹守家法中求變化。其字或側戾放縱直追鍾繇,或圓潤遒勁猶如“二王”。前人比之“暮春花發,夏柳枝低”,正體味出他的這種藝術風格特點。
對宋儋與李邕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可以有所偏愛,却不必一定要分辨出孰高孰低,更不必因欣賞宋之“淸勁姿媚”、“風致超逸”,而指責李之書風“依然是唐人書法的通病”(同上)。因爲,美是具有多樣性的。“杏花春雨江南”固然是一種美;但是,誰能夠說,“白馬秋風塞上”就不是一種美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