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詩卷
【简介】:
宋·米芾書於元祐戊辰(1088)八月八日。行書。墨迹。紙本。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30.2×189.5cm。鈐有“紹興”、“乾隆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印,帖后有米友仁、李東陽跋。現藏故宮博物院。《戱鴻堂法帖》、《三希堂法帖》摹刻。《珊瑚網》、《大觀錄》等著錄。刊於《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書法》。日本《書道全集》(十五)刊入。
【赏析】:
《苕溪詩》與《蜀素帖》是米芾書法成就巓峰上的雙璧。兩帖均爲米芾技能精熟的剛近中年之作。如果這兩帖是米芾創作的分水嶺,那麼,“集古字”的復古主義者米芾,最終達到了“托古改制”的目的。“托古”是米芾的前期凖備,“改制”則實現了其大改革的獨立風格。此二帖,奠定了米芾在中國書法史中不可代替的地位。下面,試從《苕溪詩》來簡析一下米芾的藝術創建。
米芾在對傳統的繼承與破壞中,最大之處即在於筆法。後世對米非議最多的也即是他的筆法,《苕溪詩》的筆法純從二王簡牘中來。其用筆意態最近《蘭亭叙》。米芾潜心研究二王,甚至可以說用他自己的筆、重新塑造了二王。傳說中二王墨迹的《快雪時晴帖》、《大道帖》、《中秋帖》等都屬米芾作僞。由此可見其對傳統理解的深度。然而,他又破壞了二王筆法。他學習了褚遂良、更往前邁了重要的步伐。《苕溪詩》用筆最特出的就是側鋒取勢。宋以前書,側鋒僅是書法作品中非常次要的筆法,某種意義講,大多的作者的無心之處。“萬毫齊立,筆在中行”是定則。米芾却特意反這樣的傳統、蓄意八面出鋒,運其匠心,使用側鋒。側鋒的使用,給米芾的字平添了千般風流,萬種儀態。那種爽健、瀟灑、超逸的意志,就在筆鋒任意播弄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變幻無窮的意緖、情思,在《苕溪詩》裏如此得心應手宜出來,達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如果人們說米芾是“集古字”的學究,那麼,我說米芾在筆法上對傳統的破壞,也就是所謂“刷”字法,遠遠超過了他對傳統的繼承。
書法技法基礎的另一大支持,即是結構。米芾在結構上肯定是繼承傳統的高手。他可以做二王眞迹,即證明他對造型的敏感與功力。正在從這一基礎上,米芾從其結構的核心,即平衡、對稱處開刀,創建了“欹側”的結體之法。試觀《苕溪詩》,你很難找出幾個平正、端莊的字來。他的一味左傾的結字法,體現了書寫時筆在右側手握的自然狀態,但是他的美學目標則是取飛動跳宕之姿。試觀《石門銘》。其字則右傾,便有“驂鸞跨鶴”之態。米芾“欹側”結構,取得了最好的活躍的生命力,及其對書家心靈、性情的最敏感的反映。
最后,如果還有興致對米芾《苕溪詩》和《蜀素帖》作一個比較的話,那麼,可以說,在上述所有方面,時間稍晚於一個多月的《蜀素帖》,則往前多跨了半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