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小传】:
明萬曆三十五年—淸康熙二十三年(1607—1684)。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靑竹,後改靑主,一字仁仲,或別署曰公之它,一作公他,亦曰石道人,曰嗇廬,曰隨厲,曰六持,曰丹崖翁、丹崖子,曰濁堂老人,曰靑年庵主、不夜庵老人,曰傅僑山、僑山、僑黃山、僑黃老人、僑黃之人,曰朱衣道人、傅道人、傅子,又稱老蘖禪,一名眞山,或署僑黃眞山,又曰五峰道人,曰龍池道人,曰龍池聞道下士,曰觀花翁,曰大笑下士。山西陽曲人。明諸生,讀書過目成誦,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又精醫術。工書畫,提出“四寧四毋”之說。入淸後隱居不出。康熙十八年,當道迫就博學鴻詞科之薦,託病拒不入京城,終以老病放還。著有《霜紅龕集》。《淸史稿》卷五百一有傳。
【集评】:
淸王士禎《池北偶談》:“(傅)山工分隷及金石篆刻。”淸全祖望《鮚埼亭集》:“先生工書,自大小篆隷以下無不精,嘗自論其書曰:弱冠學晉唐人楷法,皆不能肖,及得松雪、香山墨迹,愛其圓轉流麗,稍臨之,則遂亂眞矣,……於是復學顏太師,因語人學書之法,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眞率毋安排。君子以爲先生非止言書也。”淸楊賓《大瓢偶筆》:“(傅)山書法晉魏,正行草大小悉佳,曾見其卷幅册頁,絕無氈裘氣。”淸郭尙先《芳堅館題跋》:“先生學問志節,爲國初第一流人物,世爭重其分隷,然行草生氣鬱勃,更爲殊觀。嘗見其論書一帖云:老董止是一個秀字。知先生於書未嘗不自負,特不欲以自名耳。”近人馬宗霍《霋嶽樓筆談》:“靑主隷書,論者謂怪過而近於俗,然草書則宕逸渾脫,可與石齋覺斯伯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