曶鼎銘
【简介】:
西周恭王時器銘(一說懿王時期)。此鼎久已遺失,僅有銘文搨本。大篆。二十四行,約四百零三字。故宮博物院藏有搨本。《三代吉金文存》收入。
【赏析】:
《曶鼎》銘文是西周中葉銅器銘文中十分精美的藝術作品之一。放眼看去,一種茂密樸實、厚重凝練、古拙雄偉之氣躍然而出,也許是時代精神和心理氛圍使然,後人很難再寫出有如《曶鼎》銘這樣的氣勢來。因此,我想到,歷來的書法家、鑒賞家、評論家過去重視了書法藝術中用毛筆書寫的成分,似乎書法藝術就是書寫漢字的藝術。其實,書法藝術是藝術家運用各種手段—當然包括不同的工具、材料、方式、方法的運用—對中國的文字進行藝術的再加工而創造出來的具有綜合因素的藝術品。《曶鼎》銘文除了西周金文本身的時代氣息以外,線條的蒼勁,整幅作品邃密奇雄,這主要應該歸功於製作手段(包括自然侵蝕、剝落的造成)和材質本身,而不是單純依靠尋找文字的結構、章法、用筆特徵即能得到如此感覺。如果用穆恭時期的其它銅器銘文來與之比較,就不難說明這一點。《曶鼎》澆鑄出來的銘文粗壯,這是因爲範上的字粗壯造成的,範上字的粗細不匀,邊緣不加修整,因而拓出的字筆劃就呈自然的不光滑。給我們的感受便是拙壯、凝練,所謂的陽剛之氣。在筆劃的連結和交叉處,由於範鑄的原因,使得銅水自然侵潤熔和在一起,這就更增加了線條和文字的厚重、濃聚之感。相近的筆劃和相鄰的文字之間由於澆鑄和泐損銹蝕以及剝落銅銹所造成的粘連,不但沒有破壞文字的完整,反而增加了樸茂的氣勢。這些都是只有經過範鑄的靑銅器皿,再加以墨搨後才能產生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