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簋銘
【简介】:
西周穆王時器銘。搨本。大篆。銘文二十行,一百九十八字。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銅器銘文選》(一)收入。
【赏析】:
此器泐損過甚,已非原貌,而透過銹蝕剝落,依然可以窺見它那昔日的風采。此器銘文風格屬於秀美雋逸的一類,全篇章法嚴謹有序。從西周早期銘文,進入到中期的文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規範化的工作,這篇銘文從字形、結構、章法中使我們看到了這時期書法的變化。在字形上,一改早周字形的散漫無束,而把字形拉長,整體感強烈,在結構上逐漸走向對稱,并且採取上緊下松,追求字體的秀媚;在章法上橫齊竪直,井然有序。爲了適應字形變長的需要,每個字中都有意地側重安排了一些長筆竪畫,同時將一些向左右傾斜的線條也有意地向下方延長,以這些線條爲主體來組織搭配其它筆畫,這樣字就亭亭玉立起來。如果比較殷商和早周的銘文,那麼猶如叢生的灌木和挺立的喬木一樣展現着各自的風姿。不僅如此,爲了使變長的字形更加秀美,在結構的安排上還有意地加長下部的線條,增加下部的空隙,使得整體結構具有上密下疏的對比和空靈。這大槪也是從大自然給予的靈感中,找到的美感吧!它確實使人覺得整潔、淸爽、秀麗。這種有意識的規範化是一種積極的創作手法,但是新鑄成的銘文搨片我們如果能夠看到的話,一定也會使我們有一種失落感,沒有了那些活潑浪漫、無拘無束的風度,而顯得過於拘謹。在書法藝術的發展中,這一點已經成了一種規律。在一種書體的最初階段,它雖然幼稚,但它是朝氣蓬勃的、積極發展的,雖然它有許多的不完善,許多的隨意性,但它是眞正具有天眞爛漫的生命力的。這時候的許多藝術家不滿足於它的自然生長,於是苦心經營,幾輩人、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努力,終於使這種字體成熟起來,加上寫起字來一絲不苟,達到了高峰,成了典範。然而,達到了這個境地的書法却恰恰失去了最初的那種天眞自然,朝氣蓬勃的生命力,而逐漸走向了僵化和呆板。班簋銘文,由於大自然的惡作劇,給它增添了點點斑剝,無意之中給銘文賦予了一層神秘的披紗,這大槪也是當初的作者所始料不到的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