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將軍碑
【简介】:
亦稱《廣武將軍□產碑並陰側》、《立界山祠碑並陰側》、《張產碑》。前秦建元四年(東晉廢帝太和三年、公元368)十月立。石舊在陝西白水縣史官村倉頡廟,約乾隆初佚,一九二〇年折廟前影壁時復得,一九七二年移置西安碑林。四面刻,正面碑文,陰及二側爲部將姓名。隷書。碑陽十七行,行三十一字,陰二列,上列十五行,下列十八行,行界二十三格,間有一格二字者;一側二列,列八行,行四十二字;一側八列,第一、二列各三行,第三列一行,第四列二行,五至八列各三行,行四十四字。額隷書“立界山石祠”五字。碑已殘泐。乾隆前有搨本,蘇州張德生有翻刻本。淸畢秋帆《關中金石記》始著錄,其後錢大昕《潜研齋堂石跋》、方若《校碑隨筆》、近人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等均有考述。商務印書館、日本二玄社有影印本,刊於《中國美術全集·魏晉南北朝書法》。
【集评】:
淸康有爲跋:“北碑近新出土以此爲古雅第一。”“惟碑爲苻秦建元四年,去王右軍蘭亭僅十二年,故字多隷體。實開靈廟碑之先,淵茂且過之。應與好大王碑并驅爭先。”“碑陰字似流沙墜簡,古逸至矣。”“此碑在陝,亦爲關中楷隷冠。”近人姚華跋:“於《爨寶子碑》見古隷之結局,於《張產碑》(即《廣武將軍碑》)見今隷之開宗。”于右任《廣武將軍復出土歌》:“慕容文重庾開府,道家像貴姚伯多,增以廣武眞三絕。”
【赏析】:
第一次見到《廣武將軍碑》的人,一定會被它那帶有北方原始氣息的粗獷之美所感染。
前秦所遺石刻甚少,除《鄧太尉祠碑》外,僅此一例。碑陽正文書刻在方形界格之中,字體應屬隷書,但已帶有明顯的楷意。其書風初看上去,眞是粗枝大葉,不拘小節,那奇肆多變的結體,那不求工致的點劃,令人覺得有一股淳古之風撲面而來。如果再細細品味,便會發現,此碑之妙更在於粗疏中能含蘊,草率中見精巧。就拿結字來說,每個字都想擺脫界格的限制,恣肆奇古,極盡變化,或靜或動,或長或短,或欹或正,或左右挪讓,或局部誇張。若細細歸納分析,還會有許多發現:如三點水的寫法,起碼不下六種,且每種寫法都與右邊的部分相映生姿,“辶”部的形態,更是一字一變,略無雷同。另外,同一個字也往往以不同的結構出現。而這一切,又統一於一個基調之中。於此可見作者之匠心。
或許由於時間緊迫,或許是碑陰碑側並不那麼重要,愈到後面,書刻愈發荒率。尤其是碑側,沒有了界格的限制,把縱行橫列都抛到一邊,其放浪形骸之外的天趣勃發之情,躍然於石、紙之上,給人以強烈濃厚的藝術感染力。
西晉是個禁立碑石的時代,除少數私立的小型墓碑,正式樹立的碑表幾乎見不到。碑禁到東有所松懈,但人們思想尙未從西晉的禁碑風氣中解脫出來,因而這一時期碑刻數量仍然有限。伴之而來的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文化發達的江南見不到一塊象樣的碑表,反之在遙遠的邊疆地帶倒出了一些著名的碑刻。《廣武將軍碑》就是其中風格奇特的一塊。
苻秦建元四年建立的《廣武將軍碑》,它的產生與王羲之《蘭亭》相差十三年。它的書體基本還在隷的範疇,盡管其有向楷書體趨進的要求,從其意態來揣摩,無論是線條質感、形態,還是結字所採取的手法,更多的是承襲篆隷的意味。由於此碑地處僻遠,文化的交流難免狹隘於一隅,可這樣的環境也有它的好處,即少受外來干擾,不自覺地與當時中原書風拉開了距離,使它的個性愈加突出。
《廣武將軍碑》雖屬隷書,但它所處地域、環境决定了它不可能與同時代書手們一樣,追攀工穩的廟堂氣或認同士族階層的平和態度。很明顯,他們具有的自由度比文人書手來得高,表露在書迹上,馳騁的天地自然更寬闊。另外,這種選擇也不能排除他們性格、素養所起的作用。稚拙、靈動的線條,瘦而凝練,縈回往復的一點一撇一橫沒有文人書手所習見的矜持腔調,流露得是那麼的自然純眞,活潑強悍的性格以大拙大巧的字形神化而出。
結字方面,《廣武將軍碑》亦有自己的特色。它的大小、長短一任自然,不作任何修飾,與整體書風保持非常親切的一致,充滿了孩童般的天眞情趣。試看碑中“佐”、“梁”、“崇”字,其結體某一部分的處理,簡直到了“渾脫舞”的地步,“佐”字的單人傍與右邊“左”字相互依賴,“梁”字最後一筆意氣風發的張揚,以及“崇”字線條大疏大密的強烈對比,初看似乎有點失調,不合理法,細審才領略到它趣旨所在,精妙之核。善於造險,膽敢獨創,但險不覺怪,違而臻理,信手刻劃,於無法處求法,使之通篇充溢了一種詼諧的情調,這一切都導源於作者眞實性情的坦露,以情挾勢、結字,故多奇情妙趣。連康南海見之也動情於懷,擊節稱賞曰:“此碑在陝亦爲關中楷隷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