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吳昌碩

吳昌碩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吳昌碩(1844—1927)是我國近代傑出的藝術家,詩書畫印無一不精,影響波及海外,不愧爲一代宗師。

    吳昌碩的篆刻初以《飛鴻堂印譜》爲藍本,入手並不高。後接觸浙派印作日多,遂改學浙派。接着,又受到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以書法入印的啓發,反求諸己,於先秦《石鼓文》上下了很大功力,以石鼓文爲基礎孕育出自己的篆書風格。他六十五歲題自臨《石鼓文》云:“予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由於篆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篆刻藝術水準才有了長足的進展。我們從“吳俊卿”、“園丁生於梅洞長於竹洞”二印中,可以窺見石鼓文書法在吳昌碩印作中的踪影。吳氏以石鼓文入印的可貴之處在於並非生搬硬套,而是經過了一番融滙變通。

    大師有驚人的容量。吳氏對於古璽漢印,也能從容拾來,爲己所用。“俊卿之印”是一方仿漢鑄印作品,秀潤中不乏渾厚,線條流走自然,絕去刀痕,深得其中三昧。邊款中寫道:“撫擬漢印者,宜先從平實一路入手,庶無流弊矣。”此吳氏治藝心得。“吳俊卿”一印,是仿漢切玉印,細白文,於嚴整中見靈動,若沒有驅刀如筆的手段,沒有對漢印的深刻領悟,是達不到如此微妙的境地的。“沈均將印”是仿漢封泥形式,十分精彩。許多學封泥者,都把力氣花在模仿“爛泥邊”之上。而吳氏的着眼點則是作品線條凝聚的表現內涵。留存的吳氏作品中,有若千方是仿古璽形式的,如“木鷄”,無論章法,刀法,都顯示了吳氏高超的手段。這類印章雖是借用傳統形式,但吳昌碩都能達到化古爲新,化古爲我的境界,而且都能統一在一種蒼古雄健的格調之中。

    “吳俊卿信印日利長壽”,是一方白文巨印,其渾厚古拙之氣,撲面而來。線條如此粗厚,却毫無臃腫之弊,敲擊如此顯著,却毫無雕鑿之失。全印氣韻充盎,足見一代大師之魄力。

    “破荷亭”也是吳氏的力作。方筆粗未文,極易流於板滯。吳氏偏能挺而走險,其關鍵在於粗中有細,於微末處見筆意,終於勝券穩操。三字氣勢之壯,大有破框而出之態。

    吳昌碩較之趙之謙,更多地參用了印外的各類文字,融滙貫通,取精用宏,創造了高渾蒼厚,氣象雄偉,面目多端的篆刻風格。把從文、何開始的四百年文人篆刻,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吳昌碩的篆刻藝術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與他廣泛的藝術實踐分不開的。吳氏卬章變化多端,不以一種面目出現,也不能以一句話槪括其特點。但使人一望而知是他的作品。恰如神龍不見首尾。這也正是其高明之所在吧。吳昌碩刻印講究鈍刀猛力,這在印學史上也是前無古人。正是鈍刀,使他的印章能在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樸,不經意處見功力。行楷、篆書邊款亦雄厚灑脫、爲後人崇尙。吳昌碩在篆刻史上的影響是空前的。

    著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黃士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