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琅琊台刻石

琅琊台刻石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東巡登琅琊而立。傳李斯書。石舊在山東諸城縣琅琊台,后移置山東省博物館,一九五九年移置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石高129cm,寬67.5cm,厚37cm。小篆。四面環刻。泐甚,僅西面十三行八十六字淸晰。爲秦刻石最可信的一種。上海書畫出版社《秦銘刻文字選》收入。台灣大衆書局出有影印本《泰山琅琊台刻石》。《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

【集评】:

    淸康有爲《廣藝舟雙楫》:“《琅琊》秦書,茂密蒼深,當爲極則。”楊守敬跋云:“嬴秦之迹,惟此巍然,雖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氣自在,信爲無上神品。”

【赏析】:

    

    《琅琊台刻石》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同爲秦篆正體,從書風的整體面貌上看,它們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這一方面是由於刻石頌德的功利傾向,力求作品書風的茂密與巍然,用來昭示大秦帝國一統天下的煌煌功績;另一方面,也是秦朝統一文字的標凖,所以它們皆不失工整嚴謹的作風。但從微觀上看,三者又各有特點。與另外二刻相比,《琅琊台刻石》的用筆,除藏頭護尾、中鋒運行、宛轉而周到外,更表現出了活潑的特色。筆畫行進的輕重、緩急,都有明顯的流露。特別是筆畫端部的處理,更注重內在力量的裹藏與呼應,所以總給人一種動的感覺。《琅琊台刻石》活潑的意趣還表現在它的結體上。例如左右兩部分的合體字,錯落佈置,形成對比,有的還造成險勢,顯得多彩多姿,而又不失對稱與均衡。

    小篆書體,與隷、楷、草不同,它是一種沉穩的美、內在的美,故難於活潑生動,因而書寫要求就更高。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在一些筆書的微妙處理中,追求它内在勢能的積聚與轉換。唯如此,才能求得氣通,才能求得變化。《琅琊台刻石》在此點上,爲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啓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泰山刻石

下一篇:嶧山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