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絕句軸
【简介】:
明·王穉登書。紙本。行草書。五言絕句一首。凡三行,共二十九字。刊於日本《綜合書道大辭典》、《明淸書道圖說》。
【赏析】:
明代的很多行書往往注重取態。何爲書中之態,即是突出形式結構的種種變化,而這種變化又有顯見淺露的傾向。相對而言,便减弱了書法在抒意上的深層追求。或者說在外露的姿勢中沒有更含蓄地融入作者的情緖因素,使形式結構的變化僅僅停留在技巧性階段。陸游在跋一則臨帖中,曾有這樣的話:“此書用筆,靄靄多態度。如雙鈎鍾王遺書,可寶藏也。”這見解也是着眼於此臨書在形式上有鍾王遺書的姿態。至於鍾王創作時的心境恐怕是“雙鈎”般的臨書難於體現出來的。那麼我們在賞王穉登這幅作品時,就有了對取態作品的更進一步的認識了。王穉登無疑是十分注重形式結構的變化。雖然效法晉人模式,但時代遷變,淳澆相雜。在這幅行草書體混合的作品中,行體與草體結構各佔一半。由於行、草結構存在着差異,在矛盾的處理中,更應強調以氣勢來統轄形式變化的和諧,而這點王穉登在整體上並未處理得十分完美。相反地在個別字中竭盡繚繞曲折之姿態,(比如雄、酬、黃等字)突出地表現了作者心目中對取態的藝術旨趣。王穉登用筆瘦,雖然大體來看不乏挺勁之姿,但瘦的用筆,也意味着用筆的變化幅度小,這也是有損於在筆意上更淋漓盡致地發揮作者情緖的。
世傳王穉登以隷書聞名於世,袁中道曾言其“隷書遒古,大勝眞草。”但觀此卷行草作品,實不在其隷書以下。氣勢磅礴,險勁沉着,有錐沙印泥之妙。全篇以行書爲主,行草結合,俯仰映帶,氣脉連貫。佈局雖仍見行,但筆意蒼鬱、雄暢,變化多端。其筆法方圓結合,隨勢就體,隨體賦形,骨肉停匀,致使方不露骨,圓不柔媚。如“勞”字,上下均作圓筆,中間寶蓋起筆和右彎使轉成方筆,整體十分和諧。“許”字之一竪收筆爲方筆,點作側點,其餘皆爲圓筆。而筆畫的濃淡粗細也變化豐富。如“鄴”字、“風”字,線條稍粗,“然”字則纖細。而“風”字本身的線條粗細變化不大,但它那飛騰穩健的字姿裏,蘊涵着原始的古厚之氣。許多結字的處理甚精妙,如“許”字之言旁,草法本應空挑,而王氏却只用裹鋒轉筆寫成一竪,顯得樸茂:“酬”字由左右結構變爲上下結構,筆勢相聯,姿態簡率。其落筆峻逸而結體莊和,行墨多變而取勢排宕。欣賞者進行審美不僅停留在佈局、結體、用筆等形式範疇內,而是在運筆、風格、意境等一切方面把作品表現的人的本質力量揭示出來。這幅書法作品給我們的啓示就是這樣:大氣磅礴的氣勢,寓巧於拙的用筆,內在挺勁的力感,讓人感到一種精神在流動,一種思想在跳躍。從王穉登其它的作品中也可看出,他的行草確實有着博大自由的天地,不受傳統成見的束縛,率眞自然地將感情注於筆下,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古人云:明代尙勢。從此也可窺見一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