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經語軸
【简介】:
淸·鄭簠書於一六八九年。紙本。隷書。凡七行,共一百零七字。刊於日本《明淸書道圖說》。
【赏析】:
此軸是淸代初期著名書法家鄭簠的得意隷書之作。鄭簠書多以古拙流動,沉雄寬厚之妙者居多,然而,這幅隷書軸如楊柳吐芽,淸香溢人,似豆寇年華的妙齡之女,眉淸目秀。確是一件難得的精品之一。正如《枕經堂題跋》中云:“本朝習史晨碑者甚衆,而天分與學力俱至,則推上元鄭汝器。同邑鄧頑伯,汝器弋撇參以曹全碑,故沉着而兼飛舞。”
當淸代書壇自唐迄明淸均取晉帖及唐碑之帖學爲圭臬,將至奄奄一息之時,適逢大量古碑誌的源源不斷出現,一大批有爲有略的學者們早就力圖尋求開拓書法藝術新天地,鄭簠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力挽狂瀾,倡導碑學,親躬其事,實爲可貴。其雖爲明朝遺民,却終身不仕,一生苦攻漢碑尤精《漢郃陽令曹全碑》及《史晨碑》,深得漢碑之韻味,其書不拘陳法,“間參草法”筆意,以飄逸飛動之筆大作八分。用筆沉着灑脫,點畫波磔各具姿態,飛舞流動,有“棉如烟雲飛欲去,屹如柱礎立不移”之致;字體沉着飛舞,灑脫見長,一洗宋元以來拘謹板刻之勢;佈局也比較松闊,因而都有恬淡、典雅、淸秀、佚麗之趣,難怪有“谷口山人專精曹全,足以名家,當其移步換形,覺古趣可挹,至於聯扁大書,則又筆墨俱化爲烟雲矣”的贊譽!他對書法實踐的探索,開闢了碑學的先河,不愿追求秀麗柔媚,蕭散簡淡的風格,而是表現出古樸奇拙,雄深峭拔的風貌,對“黑亮光”的館閣體有着強烈的不滿和挑戰。由於鄭不愿走入仕的道路,而被譏爲狂怪,遭到了馮班等人的嘲笑:“今之昧於分書者,多學碑上字,作剝蝕狀,可笑也。”但是,在這“亂世寫碑”中的鄭公,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格調爲之一新,終於享有重名,被朱彝尊稱爲“古今第一”,對後來的金農、鄭板橋、黃易、桂馥等人有着一定的影響,正像侯開嘉說的:“在中國書法史上,首次以平民知識分子攻下了書法藝術最高峰的寶座,打破了歷代的大書家們都產生在上層官僚貴族中的慣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