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磬室道丈尺牘
【简介】:
明·張鳳翼書。紙本。行草。凡八行,共七十二字。27.1×23.1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二十九)。
【赏析】:
的確,對於書法的意象特徵的分析若僅僅來源於玄默的體察或視覺的驗證都是不夠的。前者往往使我們墜入背景而忽略它的形式特性;而後者却易使我們注目於變化而不能看到其深刻的內涵。
我們姑且先以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待張鳳翼的這件尺牘。的確寫得洋洋灑脫,絕不同於他一般正式書寫的那樣法度森嚴。也許正由於是便函,才有使它產生這種自如的意象。
單純地作爲墨迹所成的“字象”,竟能具有多維時空感和表情性的傳達手段。這的確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文化現象。當我們退出一定的距離之外,再來看待張鳳翼的作品,才有可能不拘成法地看出它在二王之下掙脫的程度。
飄如楊柳、漾若春風。在春意盎然中洋溢着自然的天眞。這便是書法的美妙意象。
書法來源於自然成象演繹,或者說是抽自然萬物之象的建構。在這一點上,繪畫中有許多描法取自於具體的象物便不那麼令人奇怪了。像導菜描、釘頭鼠尾描等等都是可以提供具體化的啓示。但是,這種“象”在欣賞活動中應當僅僅負責提供一種線索。同時,也不應當認爲“具體化”便是天衣無縫地可靠。它的價値本身在於“意”與“象”的結合。
書法意象的分析如果區別開來看的話,“象”便是一種共性的,而“意”則是一種個性的。當然,它們若存在一種截然對立的區別也就不成其爲書法的“意象”了。“象”有時會被個性改變,而“意”也存在着被共性薰染的可能。我們把它分離的意義便是在欣賞活動中能夠看到二者之間能夠引起聯想的契機與表情的感染力。
張鳳翼這美妙的意象更多地來自於“書法”—也就是對中國書法共性形態接受的程度。它使我們往往更多地看出書法自然的形態和作者契合晉風中燦爛的一面。
當然,這裏面不知犧牲了張鳳翼多少個性才換來這種結果。雖然如此,只要我們退出書法史那創新與保守的恩怨之爭,也足以會得到“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的曠暢意象,它便値得我們爲之擊節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