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哲理 > 陈师超书法

陈师超书法

书法哲理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陈师超,字乃冰、号石壑,1963年10月生,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名城(乡)联谊会理事。

参展及获奖:

1999年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

2000年 “龙岗杯”国际书法大展。

2001年 第一届全国风景名胜楹联大展、建党八十周年——翰墨颂辉煌书法大展。

2002年 “让世界充满绿”迎奥运全国书画联展(金奖)、荣宝斋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十家——陈师超作品集》。

2003年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汉城)国际书法名人大展。

2004年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05年 “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冼夫人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入围第四届全国正书展。

2006年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首届行书展。

2007年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展。

2008年 全国千人千作提名展。

2009年 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2011年 《中国书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中青年名家提名”。

2012年 山东省书法事业突出贡献奖。

2016年 带团到英国进行文化交流(书法)。

2017年 在北京保利会展中心举办书法联展。


作品欣赏








名家点评摘要


顾亚龙(中国书协副主席、山东省书协主席)——古人谓 “书如其人”,而行而深稳,便润不遗,既可以形容师超的书法特征,也与师超的为人处事风格是一致的。他常说:学书先做人,做人即做事,学书亦是做事。所谓“古人未尝离事而言道”,这是古人做事与履道合一。师超之处事风格有独到之处,无论他对待书法或工作,都表现出了执事以敬的态度。


郑训佐(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书协副主席)——一个在处世上深得理性三昧的人,一般也会是艺术上的理性主义者。观乎师超艰辛的书法之旅,可谓此言不谬。这意味着师超的艺术滥觞必然具有一个古典主义的逻辑起点,具体说来,大的方面即碑帖并重,如若细论,则先后经历了师法陆机、索靖、二王、颜米和《张迁》、《乙瑛》、《爨宝子》等的复杂过程,这在当今年轻书家中算得上取经宽广的了。但对书家而言,取经宽广只是一个“战略”性的取向,而最终这种取向是否能够建立深厚的“积淀”之功,则取决于具体的“战术”即方法了。我发现,师超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充分体现了他的自我与才性,从而完成了对古典偶像智慧性的阐释…… 我为师超庆幸,庆幸他对古典的守望,对传统的执着,对建立在丰富的精英素质基础上的“整合”意义、“中介”价值的认知,尽管他还未臻极境,任重道远。

如果从格调上审视,目前的师超似乎在追求精神上的统一和笔致上的自由,而统一则意味着隶书与行草的呼应。师超在诸体中于隶书和行草付出的心力最多,以之作为书体的互动去丰富彼此的内涵,可谓深中肯綮。

令笔者感动的是,近日拜观师超的一些作品,发现走向精致的意识正在强化,其笔下无狞厉之感,无张狂之态,而有春光烂漫之韵。因此,笔者坚信,凭藉他的智、识和勤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进入一个全新的艺境。


于明诠(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他的书法以碑入贴,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布局谨严、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粗犷、或长短,刚劲有力,线条点画的起落之处:时而恣意倾斜、时而翩翩而舞。让人读后颇有酣畅淋漓、跌宕恣意之感。尤其是他的行草书,绵密杂散落、简淡而深沉,颇能耐人寻味。


朱以撒(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书协副主席、兰亭奖评委)——自然地书写是陈师超一个很大的特点。陈师超的作品有一种自然之趣,有一些诸如率意、信手、即兴的成份,有的作品看来不动声色信笔而走,不衫不履自会有一种风情。从细处来审视,有的还欠细致到位,但整体的自然程度高,使人读罢,有水自流花自开的自在,而不是矜持的、用意的、用力的,则是自己内心的需要,有需要,才动笔。

陈师超的创作基本上持守于俭、简、净,用这种手法营构一件书法、一个书法世界。

陈师超的书法作品显示了一种古意,显示了崇尚古人的成果,他是注重追远的,这样就会使自己的书风与时风拉开距离,务于实而忘于华,警惕风驱云趋天下雷同的弊端,巩固自己的审美立场,使自己行走在书法艺术的通衢上。

书坛光景常新,期待陈师超。


王奇嵩(著名书画评论家)——风格即人格,艺术风格归根于艺术人格的修行,这种修行需要文火淬炼,需要不期然而然,需要无间心手,在与师超先生的交往过程中,我深感于这种修行的分量。师超虚怀若谷,始终以虔诚敬事之心付诸艺术研修,在他的心目中,情怀最关,艺术境界和格调的追求最关。师超先生书法面貌并不太多,但读他的作品总会让人驻足良久,味之不尽。他对艺术的追求从未浅尝辄止,而是掘地三尺,他将内心世界的诗意驰骋淡化为一缕清风,将绚烂的光彩氤氲成一池老墨,耕织成自己的天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冯星伯书法

下一篇:陈泰鹏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