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柱书法
承传统于字里行间,出新度于法度之外
高明柱书法鉴赏
(玉山/文)
高明柱,字敬之,号寻径斋,1952年生,河南邓州人,现居北京。诗人、书法家,书法艺术硕士学位,苏富比研究所研究员,人民美术艺术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网络艺术馆名誉馆长,中国艺术院副院长,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人民艺术网艺术顾问,苏富比画报(中国)艺术顾问,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大师,中国艺坛流派宗师,人民艺术家,人民艺术十大家等。
传略辑入《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选集》《文化月刊》《艺术人生》《书坛巨擘》等,出版有《高明柱书法集》专辑。
书法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毛泽东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收藏,国家邮政局印制成邮票发行,并镌刻于中国八达岭新长城。
高明柱自幼酷爱书法,他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主要临习毛泽东狂草,80年代始临习王羲之书法及历代名家书法,他善于吸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并主张艺术源于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擅长观察思考、提炼、升华,并获取创作灵感,师古不泥,大胆创新,遂“承传统于字里行间,出新度于法度之外,真正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权希军语)
高明柱的学书经历,看起来平平淡淡,毫无奇崛之处。他以毛体入道,而毛体之狂草,虽尽得颠张醉素之神髓,却非非常之人可学。毛体的豪情万丈,风卷残云之笔势,可上九天揽明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肆意挥洒之雄心壮志,其笔法虽可学,其气韵和神髓却可望不可及。因此,幼小的高明柱学毛体立身本身就值得怀疑。然而,他学毛体却不被毛体所束缚,能脱胎换骨,不掩自有新意,实属难得。
古往今来,学行草而不学王羲之者,乃学书之逆旅也。上世纪80年代,高明柱才溯本追源,找到了行草之大宗王羲之。此时高明柱30多岁,不惟二王,还在此期间兼攻历代大家、正源、名家之传世碑帖,遂成一代书家,颇有大器晚成之奇。要说晚,其实也并不晚,不过,相对于一向以童子功著称的书法行道来说,却是晚了。高明柱后来却能自成新风格,而被沈鹏、权希军、范曾、欧阳中石、张海等当代书法大家不吝赞誉其书法之精妙,足见其天赋异凛之高,刻苦用功之勤,对古人书法领悟之速,师古而不泥古之新。
高明柱的行草书,取毛体之豪放,融二王之遒劲,摄米南宫之率意欹险,行笔婉转流畅,洒脱自然,笔锋颖脱,墨线内转外拓,大开大合,露锋以纵其神,藏锋以包其势,字字之间或欹斜、映带、揖让、向背、偃仰,错落奇崛,勾连首尾,上下呼应,纵横布局,跳宕回环,一气贯注,势不可挡。通篇之下而又绵绵不绝,如江流绕芳甸,豪畅奔流。笔墨疾徐纵横,如激雷跳荡,风卷残云,字态龙腾虎跃,惊蛇入草,飞鸟入林,而收笔又无往不复,无垂不缩。
除草书外,高明柱的行书遒厚丰润,格调清新,结字笔画均承法度而又新颖独到,呈现出清润秀逸、儒雅朴茂、高古邵秀之美。
对高明柱的行草书,欧阳中石认为“使人感到新而不薄,华而不媚,成篇作品不失法度,少字作品不失大器,柔刚相济,雄秀并举,血肉丰满,结构天成。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取宠。此乃众多古人铸于心、予以笔,集百家之长融于他自己。”
范曾则评价其书法“用心写字”“诗书俱佳”。
有这些书法大师的高度评价,又何需我们对高明柱的书法聒噪?也许,高明柱的书法的确是一座高山,我们恐怕只有望之弥高、思齐敬慕的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