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德书法
陈荣凯题写
行书横幅《云水襟怀》
蔡清德是我近年来一直跟踪并关注的青年书家。一则他是福建首位拥有书法博士学位与教授职称双衔者,隐隐然似已是闽省书法创作及研究领域之青年翘楚;二则他对名利的淡定似乎又与这种身份相违和。举一例,他嘱我写篇评论,作为他即将举办的首次个展的序,为此他甚至已经定下展厅,并与我多次商量展览的相关事宜,然而此事终至不了了之,我询问原因,他嗫嚅许久,以“不成熟”三字相答,并拱手致歉。
《重修镇海楼记》小楷
蔡清德身兼福建省书协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与福州市中青年书协主席,论年龄也届45岁,然而却一次个展也没有办过。据我所知,他除了每年参加两三次公益联展及应命征稿外,已经自觉遁迹于各类书法奖赛近20年。近年来,福建青年书法异军突起,人才辈出,仅十一届书法国展,就有6人获最高奖,为诸省之冠;我知道以他的实力如果厕身其间,理当有所斩获,但他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闽台青年文化艺术交流,主持策划海峡两岸书画展事凡十余年,在“出名要趁早”的时代,他的这种态度迥异于书界同仁。孔子注易,在“潜龙勿用”条里说:“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我以为喻之清德可也。
《毛泽东和郭沫若诗》行书
福建人论书法有句话:“字无百日工,字要百年功。”前者是说士子入科场,苦练一百天,字也就对付过去了;后者讲真要写好书法,非一辈子的功夫不可。我想清德对此是深有感悟的。他把当下书法高研班的强化训练比作前者,虽然可以在短期之内迅速提升技巧,但书道终无捷径,他主动拒绝各类书法奖赛,就是为了避免时风洇染。我们私下时常探讨流行书风的相似与雷同性,校雠书展作品里的错别字,并对此深感忧虑。出于对展览书风和炫技不学的纠偏,他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曰“日用无知”,二曰“以学养艺”,并且躬践不辍。
李白诗《月下独酌》
大约十几年前,清德就已经基本不用钢笔了,他出门总带着笔砚和笺稿本。所谓“日用无知”,就是要回到书法普遍性时代的语境,从日课下手,与古人对话,从而溯流探源,在更为广义的历史文化场域中——而不仅仅是在经典中,去体味书法作为中国最高艺术的本义与嬗变。这也决定了他的书法研究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视角,比如他的硕士论文《明清书法的文化模式》、博士论文《15-16世纪金陵书法的区域性考察》、博士后课题《明清闽中书法丛论》等等。另一方面,也导致他个人的书法追求不是风格化的——比如金石味、晋韵、唐法、宋意、元明清书风,而是注重内在气质的呈现,他将之谓为“士”的书法。
行书扇面《石涛诗》
清德出生于福建漳州龙海,也许是受大儒、大书法家黄道周的影响,此地书风炽盛,郁郁乎文。清德幼时即师从乡先贤习字,从楷隶入手;到大学念的是中文,间习书法,在诸多名师的影响下,他已深悟“以学养艺”乃是书道固本培元的正路。他个人在学术上倾心经史,下了很多苦功,大学本科即师从“尚黄易学”传人张善文先生,以《周易与儒家管理学》作为课业论文。研究生与博士方才转入书法研究领域,先后师从朱以撒、黄惇先生,朱黄二先生皆是学艺双修、博洽多闻的学界名家。在南艺读博期间,因地利之便,他重回经史领域,先后请益受教于南京大学卞孝萱、范金民、胡阿祥三位文史大家。
临王羲之、欧阳修法书
2004年,他夤缘亲炙白谦慎先生(白先生系福建泉州人),白先生的学术视野与治学理念给予他深刻影响。博士毕业后,清德重回母校福建师大工作。2010年,他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与福建省资助博士后出境访学项目资助,前往台湾地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受教于经学名家陈鸿森与美术考古资深学者颜娟英二先生,在台数月,深感史语所80余年薪火相传、一灯不灭的学术传统。2014年,他获得游学清华的机会,特别选择人文学院,师从清华中国经学中心主任彭林先生,选定“清代经学与金石学”作为研究方向,正式跨入乾嘉学派门径,也正因为如此,他把筹备已久的首次个展撤销,并谓之“不成熟”。清德尝言,此生得以问道于诸名师大家,实为人生之大幸。转益多师,不仅让他更加坚定了“以学养艺”的信念,而且自觉迈向“艺学互参”的道路。
临蔡襄《离都帖》
日前,清德游学归来。一见面晤谈,即发出“以有涯随无涯”的浩叹。他认为,我们这代人实在国学根基太浅,倘能起个“桥渡”作用就已经功德无量了。关于书法,他说了二层意思,一是现在更在乎自己的教师身份,因为带了些学生,或能在时风、书风、学风上有所纠正;二是过去把书道的使命看得过于沉重,还是应该回到孔子说的“游于艺”,无论于个人还是书道都是取张弛之间的中庸之道。
临颜真卿《祭侄文稿》
蔡清德是一位自觉的集研究、创作、教育三者于一身的青年书法家,这也是他的很多师友对他期以大成的原因。对于这样一位笃定深沉的人,我无意去评价只堪表现他某一面的书法创作,如果一定要归纳,我想“沉雄朴茂”这四个字他应该会首肯。他说,如果对自己的书法境界有要求的话,希望能以学化书,“人书俱老”。所以,他永远在路上。我想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人书俱老”,那么也是他“飞龙在天”的时候。
日课条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