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作品 > 笔与书法

笔与书法

书法作品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一、毛笔的沿革

    书法的表现力和毛笔是分不开的,而它的发展也正是基于毛笔这种中国独有的书写工具之上的。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毛笔的发明传说源自秦代的蒙恬,但考证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也都是用毛笔所写。也就是说,早在六七千年前,古人已经使用毛笔描绘彩陶上的花纹。殷墟出土的甲骨和陶器上,留有毛笔书写痕迹。东周的竹木简、缣帛更已广泛使用毛笔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毛笔,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随后又发现了战国时代和秦代的毛笔。这些早期的笔,笔管取材于竹木,笔毛有兔毫、狼毫、羊毫等,笔锋短而硬,颇具弹性。笔毛与笔管多以捆绑的办法连接,有的将笔毛围在笔杆(管)一端,缠以丝线,并髹漆;有的将笔杆(管)底端劈成数瓣,然后将毫夹在中间,再以丝线缠捆、髹漆。当时的笔,是蘸着天然墨在竹简上书写的。

    汉代以来,毛笔生产具有了一定规模,后来根据文士与达官贵人的要求,逐渐发展,开始出现了各式毛笔。

    唐时,安徽的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所产毛笔称“宣笔”。宣笔以制硬毫为擅长,多用劲挺兔毫制成,谓紫毫笔。当时所流行的“鸡距笔”锋短如鸡距,毫芒犀利劲健,如剑如戟,使书写者的笔力得以施展。由于鸡距笔的锋短,过于刚硬,故蓄墨少而易干枯,所以书法家就希望有一种长锋的毛笔,于是一种锋长稍柔的毛笔就应运而生。长锋笔的出现对唐宋时期潇洒飘逸书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在制笔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至宋代,宣笔名工辈出,制笔技术不断提高,声誉日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毛笔——散卓笔,改笔“无心”,可能是单用羊毫制成的较软的长锋笔。这种笔逐渐趋向软熟、散毫、虚锋,一改晋代以前以用较硬的笔毫,如兔毫、鹿毫作心,仅以羊毛作副的旧制。由于兔毫偏硬,在书写楷书、行书时还可以,但作草书时就不适应了。在这方面无心散卓笔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散卓笔在宋代颇为流行,大概与适应桌椅上悬肘悬腕书写的需要不无关系。

    南京时期,笔工南流。迨至元代,浙江吴兴(今湖州)的制笔业崛起,湖笔取代宣笔,成为笔中骄子,独领风骚数百年。湖笔以制软笔为精致,其原料取自当地特产白山羊毛,毛白而长,粗细均匀,柔润适中,笔管则出自余杭文山。制笔工序分浸皮、发酵、采毛、选毫、分毫、熟毫、扎头、剔毫、刻字等。其笔具有锋颖尖锐、修削齐正、平硕圆润、劲健有力的特点,谓之“湖笔四德”,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誉。

    明清时期,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作为工具的毛笔也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笔头的选毫极精,多捆扎出竹笋式、香盘式、兰花式、葫芦式等多种形式。当时用毫有羊毫、紫毫、狼毫、貂毫、猪鬃等不同性质的毛,兼毫制笔多被采用,使笔毫软而圆健,强劲有力,刚柔适中,经久耐用。根据书法、绘画的要求,还新创了揸笔、斗笔、联笔、提笔等写特大字的大型笔。这一时期,作为京师的北京造笔名家荟萃,他们应文人名士、达官贵人的要求特制各式毛笔,逐渐自成一格,被称为北京笔派,以制兼毫为优秀。

    纵观毛笔的发展历史,毛笔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毛笔的研究,对中国书法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是是十分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

    二、毛笔的种类

    古笔的品种较多,其分类方法主要为:

    (1)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2)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用弹性强的兽禽毛制作的硬毫笔,其原料有兔毛、黄鼠狼毛、狸毛、鼠须等,其特点是弹性和利墨性都很强,写字气势锐健。宋代以前,书家多用硬毫,而且多是以兔毫为主,其中魏碑书法表现得最为显著。用硬、软毫掺和配制的兼笔,系用两种以上的禽兽毛合制而成,中间是硬毫,四周是软毫,这种笔含墨不少,利墨性适度,用的人最多。用山羊毛、鸡毛、鸭毛、胎发等制作的软毫笔,以其蓄墨多,书写时易使行气不断,行笔富有变化,意趣横生,宋代以后,书家用软毫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以清代最为盛行。

    (3)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檀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沉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4)从笔的用途来分,于书法可分为,①按锋的长短来分,有长锋、中锋、短锋三类,长、短锋笔能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②以适合书写字体大小来分,有大楷、中楷、小楷。比大楷大的,有屏笔、联笔、提笔和斗笔,甚至还有更大的;而比小楷小的,有精工、红豆及规格不一的圭笔。

    尽管中国历代所出现的笔的种类甚多,但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和兼毫最重要。

    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而且南北方的兔毫坚劲程度也不同,兔毫中也有取南北毫合制的。兔毫坚韧,谓之健毫笔,以北毫为尚,其毫长而锐,宜于书写劲直方正的字,向来都被书法家所看重。白居易紫毫笔乐府词云:“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将紫毫笔的特性描写的非常完整。但因只有野兔项背之毛可用,其值昂贵,且豪颖不长,所以无法书写牌匾大字。

    狼毫笔就字面而言,应该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使用狼毫制笔;但今天所说的之狼毫,却是黄鼠“狼”的“毫”,而不是狼的毫。狼毫所见的记录比较晚,有人也认为“鼠须笔”即狼毫笔,这样的话狼毫的使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以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的毫毛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于健毫笔。缺点与紫毫相似,也没有过大的豪颖和蕴水性。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的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的毫长,被的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而被也有很多层的,便有以兔毫为柱,外加较短的羊毛被,再披与柱等长的毫,共三层,所以根部特粗,尖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优点。

    三、毛笔的选择

    毛笔的性能与书写的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硬毫刚劲挺直,弹性大,下墨快;又硬笔毫健,笔画线条易于挺拔,但惟挺而易瘦,不易血肉丰满。特别是写大字,如果不善边写边调,笔毫易散。软毫性柔,聚附力大,含墨持久,书写线条湿润妩媚,但弹性弱,不善提。按调锋者,一按下难再起。兼毫则取二者之长,笔性中和。硬毫雄健,运笔生锋毕露,可增其笔力,又能发其意趣,还会觉得如虎添翼。古代书家中,据传张芝、钟繇都用鼠须,王羲之的《兰亭序》亦用鼠须。

    好的毛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

    一尖系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书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二齐系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三圆系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四健即指笔腰弹力强。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要判断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领悟到书法的妙境。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是杀鸡用牛刀了。

    四、笔的保养方法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的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在用完以后笔的保存必须要干燥,若不经润笔就下笔书写,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了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如果不洗去的话,等笔毫干了以后必定会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就不容易化开了,而且极其容易折损笔毫。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晒于阳光下。保存笔的要领,干燥是第一位的。

    五、古笔的鉴定与辨伪

    对于古笔的鉴定,应首先对笔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把握住笔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宣笔及湖笔的区别和把握。

    由于毛笔不易保存,现在存世的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当然,也有更早时期的,如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唐代天平笔,但这类笔非常罕见。鉴别时还应注意民间制作品、宫廷御用品及宫廷御制品的区别。毛笔的使用在古时是非常普遍的,但具备艺术价值的并不多见。民间制作品中有一部分是专为文人赏玩自娱而作的,这类毛笔的笔杆及笔毫选择往往独具匠心,尤其在笔杆上多刻有诗词书画或跋记,有浓厚的文人气氛。民间制笔名家的作品也很值得珍视,这些笔制作多十分精美。笔锋具备“齐、尖、圆、健”的基本要求,笔杆上刻画内容简明扼要,各家风格都不大相同,但大多数署有名家姓名或笔庄字号。有关这些制笔名人或名家,对其时代特点,个人风格,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可能识别和鉴别。民间流传的毛笔中,材料的选择多简单而实用,如笔锋多为羊毫、狼毫或兼毫,笔杆也以竹制为主,装饰的华丽精美程度远不及御用品。

    御用笔和御制笔的制作可谓极尽能事,如故宫所藏的“明嘉靖彩漆描金双龙管笔”,给人以富丽华贵的感觉。又如“明玳瑁管紫毫笔”、“明檀香木雕龙凤管笔”、“清象牙镂雕古钱纹管笔”等,笔管的材质极为稀有,笔锋多为紫毫、貂毫等名贵毫类,充分显示了皇家气派,却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这一类毛笔很少流传到民间,如遇到,应首先抱着怀疑的态度去鉴别。

    毛笔的伪品在厂肆间并不多见,这可能与做伪工序复杂,但利润又不高有关。普通的毛笔并不具备收藏价值,而那些笔管、毫锋均制作精美的毛笔,仿制并不容易。由于笔管周不盈寸,在上面的刻画需要有相当的功力,加之贵重毛笔又多用镶嵌、雕刻、描金、螺钿等工艺,对仿制者来说难度相对较大。对于辨伪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笔的时代。如时代过早,应慎重对待,唐宋之笔流传至今非常罕有,明清时代保存完好的也很不容易。

    二是流传。名家制作之笔,因价格昂贵,一般人很难拥有,这些笔多流传有绪;宫廷之笔,更是很少流入民间,如落入常人之手,则必有来龙去脉。

    三是对笔杆及笔锋的材质要认真的甄别。如著名的湘妃竹管价贵,便有“烫妃”冒充。当遇到象牙、紫檀、犀角、玳瑁等贵重笔管时,应从外形、重量、颜色、质地、声音几方面认真观察。同样在笔毫方面亦要了解紫毫、貂毫这类名贵毫类的特征。如果平日见到的实物有限,应多看图录,多总结,这样有利于区别真伪。

    四要分清赏玩和实用之笔。赏玩之笔工艺讲究,尤其在笔管之上装饰繁缛,色彩艳丽。这些笔有时并不考虑实用,所以很多笔管重量过大,整个笔重力不均,使用起来极为困难。实用笔要简单明快许多,笔杆粗细顺手,笔毫多选用寿命长、使用便捷的毫类,并不求其名贵。赏玩之笔多是从未使用过的白笔,保存情况一般也较好,所以寿命相对要长,取出之后,有时给人以崭新的感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文房四宝

下一篇:墨与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