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胆巴碑
《胆巴碑》为赵孟頫奉元仁宗之敕撰文并书,全名为《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系西番(今西藏)突斯旦麻人,原名胆巴,一名嘉葛刺思,元至元七年(1270)世祖忽必烈赐号帝师,大德七年(1303)卒,皇庆元年(1312)追封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此碑是赵孟頫在延祐三年(1316)63岁时写的。篆额18字,分六行,每行三字。碑文行楷书,全文900余字。《京畿金石考》云,碑在正定县(今属河北),不言存佚。而沈涛《常山贞石志》不载,孙星衍《寰宇访碑录》据江苏嘉定钱氏拓本著录,似石已佚,拓本亦罕传。今传世有墨迹原件,为纸本卷装,前篆额六行,碑文125行每行八字,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碑是赵孟頫行楷书中的代表作。赵孟頫“旁通佛老之旨,造诣玄微”,人所未及。写《道德经》时,他让自己的笔触在严谨中显示出安闲自得,这是因为他对老子有着深切的体味。而写《胆巴碑》时,他已张开思想的翅膀,在仙界中翱翔,所以行笔既谨严遒劲,又非常流利。碑中楷行兼出,和《三门记》相比,行书多得多。就楷法而言,同《三门记》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横画,《三门记》多呈平行四边形之状,而此碑则大都是开始尖锋而下,重顿然后轻提右行,收束处回锋呈圆转形。这种横画的写法,在“甘”字中就非常典型:重顿是那么突出而提起,右行又是这种异常轻巧,以至成一细丝,而近于夸张。《三门记》的“三”字,是写成三个平行着的平行四边形,而《胆巴碑》的“三”字虽多次出现,并未有此种面目ò《三门记》较多近似北碑真书的面目,而此碑运笔却显得婉转丰润,势畅而意遒。从结构上看,赵孟頫也在追求着一种形式美,匀称舒适,比例合度,灵活自然,风姿动人。比如“高”字,他偏将平日习惯的左低右高式的横画写法变易成左右一致的平横,而“同”部横画则仍为左抑右耸,形成一种拗势。这种呼应方法,在“广”、“言”等字写法中多次出现,颇多美感。又如在“建”字中,他突然用横画截断左边的“辶”旁;在“哲”字中,左边是瘦长的“才”,右边则是两个扁平的“斤”与“口”相叠而成。他如“秘”字中的撇含而不发;“妙”字中的撇发而尽致;“哇”字中的“口”特小,置于左上角犹如耳语;“常”字中的“口”更小,竟成一横……诸如此类,皆可想见作者对书艺之美的努力追求。
论者均认为赵孟頫晚年出入李北海,《胆巴碑》可谓又一明证。此碑不但具有李北海《麓山寺碑》圆浑雄强的特点,而且还更豪放一些。他对李北海的书艺是非常崇尚的,但能汲取其精髓而加以融会贯通,这既同他的资质有关,也同他的刻苦勤奋分不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下一篇:赵孟頫行书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