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超行书格言轴
凌云超(1914-1985),名则刚,字云超,初名馥康,别号云斋主人,又号鲤砚斋主。江苏扬中县人,印度尼西亚华侨。生前任香港中国书道协会会长,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云超先生自幼爱好书法,青年时代因家境贫苦,辍学从商,然向学之志不逾,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进修,临池不辍。先后投奔李仲乾(健)、简琴石(琴斋)、张大千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而书法成就最为卓著。云超先生以著名实业家和书法家而享誉东南亚,其书法作品曾多次在香港、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展出。所著《中国书法三千年》一书,得大千居士作序,在香港、台湾等地出版发行。1987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校订本,赵朴初先生为之题辞:“博学深思,笃行远瞩,论书观史,汲古溉今。”该书详细评述我国三千多年来,百家书法之渊源门径及演变历史,书中结合评述附有作者临写的各家字迹170余幅,均能忠实原作,不参己意。其形似神肖出神入化之功,令人首肯。大千居士看了云超先生临写他的特有行书后也不禁掀髯而赞:“可以乱我矣!”
云超先生以擅临百体书法而著名,并在吸收前人心得技巧的基础上,自创篆、隶、草、真、行五体书法。评论者谓:其自创楷书“不只写来大气磅礴,稳健浑厚,而且博雅俊美,庄严挺拔,兼而有之。”“大篆则博雅豪劲,隶书则浑厚放逸,章草今草,则润畅熟练,特大草字,则为龙飞凤舞。他的行书,一如楷书,独创一格,含六朝三唐笔意,更渗以魏晋俊逸之笔。”
《行书格言轴》乃云超先生以自创行书写成,连题跋共63字。全轴的显著特点是能综合运用多家笔法,而凝成自己的独有风格。神韵显于轻重疏密之间,法度寓于跌宕活脱之内。笔势流动,意态活泼,既有晋王的俊逸之气,又含鲁公的气骨之厚。运笔富于变化,挥洒恪守法度。有生气勃勃,神采奕奕之感。正如作者所云:“写行书大字,比写小字更不简单,如果不用遒健之笔,恐一味柔顺婉转,裱挂而观,有被讥为姿媚纤弱之笔;如果下笔,一味坚实,而表示笔力惊人,但又有失空灵之味,而远离所谓行书的行字意义。”作者认为行书体的艺术性,适宜于综合各家笔法及笔意,“亦如作诗填词之须带有多少典故,否则俗笔太多,难以登大雅之堂耳。”此幅行书正是作者理论的具体实践,整幅字以粗重竖笔最为突出醒目,而粗重竖笔又各具不同笔法。如“肝”字的竖笔为方笔;“神”字的竖笔为圆笔。草体“滋”字的一竖为颜鲁公笔法,“胃”字、“肾”字、“骨”字的钩笔,亦为鲁公笔法;“少”字、“省”字的撇笔,“味”字、“肾”字的捺笔,为屋漏痕笔法;“女”字的横笔特长,为黄山谷笔法;“味”字、“色”字的钩笔和宝盖头的右角转钩,则使用调节法,以增加缓和轻松的气氛。“远”字、“格”字、“气”字的捺笔和“令”的整个笔姿均为右军笔法;“养”字、“远”字的竖钩和“思”字、“虑”字、“心字、“怒”字的弯钩,为作者自创笔法,颇具圆润疏宕、奔逸潇洒之姿。至于“养”字和“气”字的处理更具匠心,八个“养”字使用同一写法,八个“气”字则用了两种写法,居于上位的四个“气”字用正规写法,居于下位的四个“气”字,则将横折弯写成横钩,这种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处理和安排,增加了字幅的既严谨有法度又活泼有变化的气势。纵观全幅行书用重笔有气骨之厚,用轻笔有疏宕之美。正是在刚柔相济、轻重相杂、疏密相间中表现出《行书格言轴》独有的浑厚、劲健、活脱、秀雅的艺术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