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殘碑
【简介】:
東漢元初二年(115)六月刻。隷書。十二行,行八字。存“賢良方正”等九十三字。斷爲上下兩段。上段,民國二年(1913)在河南安陽出土。後歸姚貴昉,又歸天津王竹林。今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又稱《賢良方正等字殘石》。下段,淸嘉慶三年(1798)安陽令趙希璜得於安陽豐樂鎭西門豹祠內。今在河南安陽市文化館。隷書十一行,行六至九字不等。存“允字子游”等七十九字。有民國五年(1916)安陽翻刻本。上海藝苑眞賞社有影印本,上海書畫出版社《篆隷》(下)收入。《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
【集评】:
淸郭尙先《芳堅館題跋》:“此《子游碑》,結體在《韓勅》、《鄭固》之間,東京初年書類如是,觀其古澹,足正魏、晉以後矯強之失。”康有爲《廣藝舟雙楫》:“有拙厚之形,而氣態濃渾,筆頗而駿,殆《張黑女碑》所從出也。”
【赏析】:
漢朝的通用文字—隷書是相對於篆書的創新文字。隷書雖然始創於戰國與秦朝,但由於秦朝本身國祚短暫,隷書的崛起就落到了大統一的漢朝。漢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的一個光輝燦爛的時期,隷書在我國書法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隷書在東漢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流派紛呈,群芳爭妍,各有特色。《子游殘碑》就是漢隷衆多碑刻中的一朶奇葩。
粗觀此碑的上、下段,使人感到雖然因年代久遠,風化剝蝕漫漶,有的筆畫模糊甚至殘缺不全,但倘若細細品味,從字裏行間亦能窺出人們開始注意到了文字書寫的美,文字書寫旣作爲實用手段,又作爲欣賞對象而被人們所接受了。《子游殘石碑》以它獨特的藝術風貌呈現在我們眼前,拙樸中見秀美,在端正中顯生動。窺其用筆、結體,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講求點畫的圭角變化,不追求提按的嫵媚多姿,却強調厚重古拙,轉折趯鈎皆有定式。用筆圓渾自如,在靜穆中求雄強是其明顯特徵。至於平正處出險峻、嚴整中有變化,更是它的書法高度所在。
《子游殘碑》是漢隷體系中境界比較高的作品。是屬於揮灑自如而內蘊法度、妙趣橫生而天眞自然的一種格調。觀賞《子游殘碑》我們可以看到:輝煌鼎盛的漢代,人們開始意識到蘊藏於書法作品中作者的性格、情趣等種種豐富的內涵。
因此,康有爲在《廣藝舟雙楫》中評其書云:《子游殘碑》有拙厚之形,而氣態濃深,筆勢健駿,是《張黑女碑》和六朝一些石刻的風格出處。《子游殘碑》眞不愧爲東漢早期隷書的珍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