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歸去來辭册

歸去來辭册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明·羅鹿齡行書。紙本。計二開。第一開凡二十四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三百一十九字。第二開凡三十二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八十八字。第一開縱24.6×21.9cm。第二開24.7×23.3cm。《石渠寶笈》著錄。今載《故宮書畫錄》卷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九)。

【赏析】:

    “書法”含義的最明確標誌也許就是它的判斷者處處從“法”出發,去尋求書家個人對它的理解吧。但往往又與審美的標誌相混淆。這在書法品評史上是屢見不鮮的。也可能這種辯證並不重要。令人懷疑的是“法”與審美觀念之間的關係是並列呢還是被涵蓋。

    從羅鹿齡書寫陶潜《歸去來辭》中,我感覺還是能得到一種若明若暗的獨立印象的。當這種感覺未曾深入下去時,看一下古人的態度也許不無裨益。

    

    明代王世貞在其《藝苑巵言》中是這樣評價羅氏的:“鹿齡書師馬一龍,稍變爲圓筆,而多作俗筆。”這應當說是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圓筆是從“法”的角度進行技法探討的,而“俗筆”則是以審美觀來做取捨的。

    因而,這裏技巧的東西游離於審美觀之外,而審美的觀念又不與技巧搭界。看起來十分費解,但是我們只要把這種割裂同中國書法發展相聯繫,無疑能得到一種相應的結論。

    “法”的獨立對於書法發展的影響無疑是深遠而嚴重的。它帶來的副作用則是令我們在今天判斷上感到十分棘手。

    在我看來,對於一件作品的判斷應首先來自於直覺。但是,面對着“法”的觀念有時這種直覺便會受到肢解或被引入歧途。

    在羅鹿齡的這幀作品上,我強烈地感到了這種矛盾性。它首先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種旣沒有幽遠冷僻的晉風,又不同於淸代的金石意味。它屬於一種十分平常的書寫。甚至平常倒有些庸俗地加入故作變化的飾意。

    在中國書法大家的審美取向中,對於這種旣沒有深刻的歷史心理背景,又不具備奇崛肆揚特徵的書法意象,是懷有深深的敵意的。當然,站在我們今天超脫的立場上來,也許會得到一種令古人哭笑不得的結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書贈靜虛詩册

下一篇:馮夢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