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書詩軸
【简介】:
淸·王鐸書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綾本。行書。凡四行,共六十五字。225×52.5cm。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八)。
【赏析】:
明末淸初,以行草書名世者叠起,黃道周、張瑞圖、倪元路、傅山等將行草書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而其中藝術成就最爲卓著者則要推王鐸。這除了個人天賦和“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的刻苦追求外,與他那特殊的生活經歷也是分不開的。官場的矛盾、生活的困惑、心境的不平衡,致使他注入藝術中的情感多爲不安、抑鬱和苦悶。爲了使這種躁迫的情緖得以宣泄,他筆下的線條由是便變得放縱跳躍,左突右衝和險崛不羈。“無心揷柳柳成蔭”結果作品往往因此而獲得極高的、多層次的審美價値。
自書詩軸雖係行書,然不乏草書的動感,章法變化豐富,欹正組合巧妙。如“芙蓉二十度”全句趨勢本是朝左斜下,然第二句“忍復說都門”却又忽將筆勢引爲向右。“蓉”字字形原向左傾,爲了不失重心,作者在這裏巧妙地將右邊的一捺縮短,而將左邊的一撇伸長,端處甚至有意凝聚爲一個堅實的墨點,使之宛若一根有力的支柱,牢牢支撑住仿彿要傾倒的字形。整幅作品行距有寬有窄,字距有松有緊,線條方圓兼備,多爲濃墨重筆,字裏行間顯現出一種雄強的氣勢。行筆氣韻連貫,如“田”、“增”、“羽”三字由於興致所到,甚至一筆而成。此外字形忽大忽小,筆畫忽粗忽細,自然天成,十分率意,毫無做作。特別是漲墨這一技法的大膽運用,使作品的個性更爲強烈。當我們對這一切有了深刻的感受之後,自然就不難理解王鐸的書作爲什麼數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歷久不衰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