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張遷碑

張遷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全稱《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也稱《張遷表》。東漢中平三年(186)二月立。碑原在山東東平縣,現在山東泰安岱廟,隷書。270×115cm。碑陽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陰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額篆書二行十二字“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最舊搨本爲明搨本,八行“東里潤色”四字完好。淸初搨首行“煥”字不損本。杭州等地有翻刻本。文物出版社、台灣大衆書局有影印本《漢張遷碑》。上海書畫出版社《篆隷》(中)收入。《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搨本。

【集评】:

    明王世貞評其書云:“其書不能工,而典雅饒古趣,終非永嘉以後可及也。”淸萬經則認爲:“其字頗佳,惜摹手不工,全無筆法,陰尤不堪。”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云:“書法方整爾雅,漢石中不多見者。”淸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碑額十二字,意在篆隷之間而屈曲塡滿,有似印書中繆篆。”又云:“碑字雄厚樸茂。”康有爲《廣藝舟雙楫》云:“《張遷表頌》其筆畫直可置今眞楷中。”楊守敬《平碑記》云:“顧亭林疑後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練,剝落之痕亦復天然,的是原石,顧氏善考索而不精鑒賞,故有此說。”又云:“篆書體多長,此額獨扁,亦一格也。碑陰尤明晰,而其用筆已開魏晋風氣,此源始於《西狹頌》,流爲黃初三碑(《上尊號奏》、《受禪表》、《孔羨碑》)之折刀頭,再變爲北魏眞書《始平公》等碑。”

【赏析】:

    《張遷碑》書風的主要特點是:堅竇、樸茂、稚拙、倔強。碑額篆書有漢金文韻味,是漢碑額中難得的雋品。構成這些特點的要素,除書法結體“精神內含”以外,刻工的時代風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此碑字型結構,運筆技法,都全力傾注於斂,極少縱逸筆畫。即使稍縱筆勢,亦僅示意而已,仍以擒斂收筆。且其書法奇妙,驟然一看,“笨拙”得很,仔細推敲,乃領悟其“大巧若拙”之秘奧。這種粗獷樸茂的書風,出於當時底層書佐人物之手,廟堂書風不可相比。底層“吏隷”日常應用的簡牘書法正處於迅猛進化時期,一旦偶作規范隷書,乃隷、楷相互滲透。加以鑿刻怱促,有很多生硬方筆實產生於石師鑿下,與《禮器》、《曹全》等刻工精美的碑搨相較,產生逆反的新鮮感,更覺《張遷碑》書法“稚氣滿紙、逸趣橫生”,有極強烈的生命力。

    《張遷碑》是山東泰安岱廟中保存得相當好的一塊漢碑。它的全稱爲《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以介於篆隷之間的筆意寫在碑額。

    《張遷》以方筆爲主,筆力雄厚,方勁沉著,是漢碑中的名碑之一。從章法來看,《張遷》是較爲茂密的,其字距略大於行距;竪看成行而較爲劃一,橫看成列但略有參差,整齊而不板滯,給人以方整蒼古、雄厚樸茂的感覺。人們對《張遷碑》一直有相當高的評價,不是沒有道理的。

    漢碑石現存約在百七十種以上。與大多數漢碑中隷書相似的是,《張遷》中字的結構基本上也是扁方形(部分有正方形)的橫向結構。與隷書通用之前的字體狹長的小篆相比,這種結構,字形方整,重心降低,使人感到比小篆穩定;同時,線條的波挑翩翻,又會使人感到活潑生動。字的結構與線條走向本身,就很好地解决了動與靜的關係:字呈穩定的靜態,但靜中有動,穩定與平衡之中有一種飛動之勢。這種靜與動的統一,《張遷碑》表現得尤爲明顯。另外,我們應該注意到,碑文中筆劃特別少的字,被寫得線條粗重而字形較小;筆劃特多的字,則被寫得線條纖細而字形較大,很巧妙地克服了“狀如算子”一類的弊端。

    兩漢,特別是東漢,樹碑之風大興,我們今天才得以見到數量衆多、面目各異的漢碑。從《張遷》等格調古樸的漢隷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有一種不可遏制的氣勢。或許,這與漢代經濟發達、軍事強大有關—要征服一切的雄偉氣勢和生生不息的創造力,均躍然碑上—這,大槪就是漢代的時代精神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曹全碑

下一篇:張表造虎函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