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宣
蘇宣(1553—1623?)字爾宣,一字嘯民,號泗水,又號朗公。安徽歙縣人。幼承家學,喜讀書,好擊劍。少年任俠,弱冠遭不平,嘗仗義殺人,逃循於淮、海之間。事平後,因曾在蘇州文彭家設館,有機會得到文彭傳授篆刻。其後又遊松江、嘉興,在顧從德、項元汴等藏家處縱覽秦、漢古璽印,視野大開。蘇宣小何震二十多歲,雖也爲文彭的學生,但文彭於萬曆元年去世之時,他尙未成熟,所以蘇宣實際上是在萬曆初期因顧氏《集古印譜》而掀起的仿漢熱潮中成長起來的篆刻家。明萬曆年間蘇宣篆刻日臻精熟,譽滿海內,故時人譽其與文彭、何震鼎足稱雄,成爲明代文人流派篆刻藝術中,傑出的代表作家。他所開創的流派稱爲“泗水派”。
蘇宣印作多取漢鑄印的特色,加上個性剛毅,所以印風雄渾樸厚,氣格健偉。“此君山房”“張灝印章”兩方白文印即可稱得上其風格雄放的代表。這方印的大小已超出漢印格局,但章法上却是標凖的漢印法。用刀上可以淸晰地看到衝切刀法並用,旣爽快、勢足,又樸拙、雄渾,使人體味到線條和整方印章那沉甸甸的厚重之感。其中“此君山房”一方,線條更顯粗壯,“此”的幾條竪線,用刀果敢,刀幾乎不在直線上運行,表現出來,又似乎刀刀都爲了展現線條的力感,此種碎切刀法在後世浙派的印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但在明萬曆時代,像這樣的用刀却是了不起的創造。蘇宣的印路十分廣闊,在他的印作中,我們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嘗試和探索,如“深得酒仙三昧”,是仿古璽之作,盡管當時的印人還不能識別古璽的凖確時代,對於古璽所用的古籀文字當時的印人也不善書寫,但他却能大致抓住這類印章的章法和字形的感覺,創作出這樣一方形式感很強的印作來,確是難能可貴的。此外在朱文“張灝私印”中我們也可看到蘇宣在用刀上的匠心,邊欄的破碎和在線條交滙處留下的點團造成了一種古樸的爛銅趣味。此後汪關喜在線條的交接處刻成一個焊接點,也許正是受到他這種處理方法的啓示。在朱文印“迪之”和朱白文相間印“臣灝”中,也不難看到蘇宣在刀法上的追求,每方印的意趣似乎都通過刀法達到統一與和諧,體現了其卓越的藝術才能。他的朋友姚士愼在爲《蘇氏印略》所作序中說:
“吾友蘇爾宣氏,縹緗舊業,素精六書,殘碑斷碣,無所不窺,所至問奇字者履相錯,其印章流遍海內,與文壽承、何長卿鼎足稱雄。……其書篆錯出,不名一家,鐫法亦變幻多端,不主故常,要以歸於渾樸典雅”。
今日讀來,所評十分切要,說明蘇宣不囿一家,博覽衆收的藝術觀。在如何對待繼承傳統和創新這個問題上,他自己曾有這樣一段名言:
“縱觀之,而知世不相沿,人自爲政,如詩非不法魏、晉也,而非復魏、晉;書非不法锺、王也,而非復锺、王。始於摹擬,終於變化。”(《蘇氏印略》自序)
我們欣賞他的印作,讀他的印論,確實可窺及他的藝術觀和藝術實踐的一致,並充滿着創造的精神。
蘇宣的邊款也很有特色,他以單刀、切刀刻草書,而能縱橫奔馳,展現了他雄放的藝術個性。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夏,蘇宣個人篆刻作品集(印譜)《蘇氏印略》問世,共收印作五百三十七方,使得更多的印人能通過他的印譜宗法於他。朱簡於《印經》中稱蘇宣一派爲“泗水派”,認爲其影響主要在蘇州、松江、嘉興一帶。受其影響的著名篆刻家有,程遠(彥明)、何通(不違)、姚叔儀、顧奇雲、程孝直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