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一九七三年在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老子》乙本和卷前的四篇古佚書合抄在一幅寬帛上,出土時已沿摺痕斷成三十二片。帛書原高48cm,朱絲欄,墨書,共三百五十二行,一萬六千多字。上篇爲《德經》,三千零四十一字,下篇爲《道經》,二千四百二十六字,共五千四百六十七字。抄寫年代可能在文帝時期(公元前179—157)文物出版社《馬王堆帛書》著錄。

【赏析】:

    

    乙本比甲本更多地具有隷書的意趣。用筆嚴謹,落筆藏、露鋒兼施,橫畫略向右上方傾斜,稍具波勢,運筆輕重交用,粗細有別,“骨氣洞達,爽爽有神”。使轉以方折爲主,圓弧線條减少而多用平直的線條,故結體方正。有漢代篆書(繆篆)的意態,凝重中見秀韻。波磔分明,“危”、“也”、“先”、“見”、“允”等字的捺筆(竪彎鈎),“成”字的斜鈎,“得”、“時”、“何”、“侍”、“力”、“巧”、“可”等字的(竪鈎)撇筆因

    界欄所囿,不便向左右展開,只能向下垂伸,故用力加重,向下側方垂伸加長,而予以突出。“人”、“以”、“冬”、“外”等字的捺筆厚重有力,書寫時強調波磔,造成疏密、粗細的強烈對比,追求字體的形體美,已漸開漢隷的風氣。在用筆和字形結構上仍具有雲夢秦簡的遺意,結體變化不大,某些字無明顯的波勢與挑法。西漢初期的帛書長筆還不太顯著,只是略長出半字,表現了工穩遒美的風格,這種古拙樸質的作風,正是早期隷書的藝術特徵之一。結體嚴密,字與字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錯落成趣,整體章法效果均衡疏朗,步伍整齊,天眞爛漫之趣溢於筆墨之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