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方碑
【简介】:
全稱《漢故衞尉卿衡府君之碑》。東漢建寧元年(168)九月立。碑原在山東汶上縣。現存山東泰安岱廟。隷書。2.75×1.08cm。碑陽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末行末有朱登題名二行,計十二字。碑陰漫漶甚,只存二列題名。額陽文隷書二行共九字“漢故衛卿衡府君之碑”。存世所見最早搨本爲明搨本,首行“方”字不損。有翻刻本。上海文明書局有影印本。《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
【集评】:
淸翁方綱《兩漢金石記》:“是碑書體寬綽而潤,密處不甚留隙地,似開後來顏眞卿正書之漸。勢在《景君銘》、《鄭固》之間。”淸何紹基評此碑云:“方古中有倔強氣。”淸方朔《枕經堂金石書畫題跋》:“字體方正深樸,與《張遷碑》可以伯仲。”康有爲《廣藝舟雙楫》:“凝整則有《衡方》。”楊守敬《平碑記》:“此碑古健豐腴,北齊人書多從此出,當不在《華山碑》之下。”淸姚華《弗堂類稿》:“《景君》高古,惟勢甚嚴整,不若《衡方》之變化於平正,從嚴整中出險峻。”
【赏析】:
衡方碑是漢代隷書鼎盛時期的作品。它的用筆雖然變化不太顯著,但是特別講究運筆的周到與扎實,講究筆毫行進中的立點及其轉換的角度。尤其在撇筆、鈎筆的處理上,無不力求筆筆送到,筆筆達意。所以形成了它筆畫豐腴、渾厚的面貌。
衡方碑的結體方正、嚴整。它沒有隷書中常見的左右開張的筆勢,只求在字的內部,尋找空間對比的效果,因而結體顯得凝重而又寬松。所以有人評其爲外緊內松的結體特點,是切中要點的。如“家”字,三撇一捺筆,緊緊排列,無一筆伸張出去,可謂密不透風,但在“豕”上“宀”下留有較大的空間,使人頓生疏能走馬的感覺。再如“平”字,第二橫筆作方筆,無波勢,顯得似乎拘緊了些。而中間兩點,一左一右,却相去甚遠,擴大了兩橫筆間的空隙範圍,在字的內部,彌補了筆畫節短而顯得氣促的弱點。
衡方碑與《張遷碑》皆屬漢隷中古樸厚重一路。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張遷碑》拙味較盛,衡方碑茂腴之色則較濃。桓靈時期的碑刻,“一碑一奇,莫有同者”。可以說,不論哪一品,無不反映着漢代人的精神實質。衡方碑的樸茂與豐腴,對於漢代古樸、雄渾的時代特點的表現,更加鮮明強烈。這是我們在瞭解和學習衡方碑時,必須要領會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