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經殘字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傳爲蔡邕書。東漢熹平四年(175)刻,爲官方校正《五經》文字刻石。建於洛陽太學。有《書》、《詩》、《儀禮》、《公羊傳》、《論語》。共四十八石。幾經兵火徙亂,蕩佚無存。後自宋代偶有殘石出土。淸阮元,黃易藏有殘石。自一九二二年以後,出土達百餘殘石,分別爲徐森玉、馬衡、羅振玉、于右任、吳宜常、周季木、柯昌泗等人和北京圖書館所得。日本中村不折氏書道館也藏有殘石。歷代翻刻甚多,影印本較精者有徐森玉《漢石經集存》、羅振玉《漢熹平石經殘字集錄》等。上海書畫出版社《篆隷》(下)、文物出版社《書法叢刊》第九輯均收有影印圖版。《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1)收入部分圖版。
【集评】:
淸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東漢書學以中郞爲最,而石經尤其得意之作,故當爲兩漢之冠。”康有爲《廣藝舟雙楫》:“《石經》精美,爲中郞之筆”。
【赏析】:
此殘石各字排列非常整齊,各字都老老實實地蹲伏在劃給自己的那一小片空間中。各字橫畫與撇捺很少越出那個無形的方框,因此顯得有些拘束。線條圓渾,粗細較爲均匀,起筆處可見到淸晰的頓挫,有些捺筆接近魏體楷書,整個空間的分布和線條的節奏缺少自然生動的氣韻。這些都提醒我們,此時已是漢隷黃金歲月的尾聲。
這種風格對唐代隷書有明顯影響,如《大智禪師碑》、《石台孝經》等,后人云:“唐人以楷法作隷書。”(錢泳《書學》)亦可作爲熹平年間隷書已含楷書意味的旁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