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僧图
【作品赏析】:
款书“嘉定庚午刘松年画”,写于坡石之上,无印记。画中三人,醉僧解衣袒胸,右手挥笔于绢上;一童子执绢肃立;一童子执砚墨向醉僧微俯。近景山石怪异,突兀峥嵘;左侧一苍劲老松躯干拧曲盘延而上,松针繁茂远山崖岫巉绝,峰峦秀起。
佛教至唐代,禅宗兴起,其教义采取一种标准泛神论的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结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刘松年笔下的醉僧正是这个禅宗理想的体现。画上的题诗道出了醉僧的性格:“人人送酒不曾沽,每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来便发狂,真堪画作醉僧图。”为突出醉僧的性格,画家将他置于山石林间,而不是放于庙宇禅院,环境和人物性格达到了一致和谐。醉僧左手支撑着微斜的身体,仰天长啸,右手挥洒自如,气若贯虹,虽然绢上未着一字,却使人感到走龙惊蛇,淋漓满篇。旁边两个肃立的童子也反衬出醉僧的狂态。
吴其贞记载刘松年的《耕织图》时曾说:“色新法健,不工不简,草工而成,多有笔趣。”此图却和这种记载大相径庭,是一种工整细润的风格,注意线的变化和对比。人物是典型的铁线描,勾勒运行自然,和淡墨水乳交溶,尤其在转折处更有松动活泼之意。山石松树用一种扩张的铁线描勾出轮廓,粗黑阔大,浓墨层层渍染,形成了山石的坚硬和衣纹的飘洒,即刚与柔的对比。远景淡墨运用得非常成功,峰峦如在云雾之中,忽明忽暗,若隐若现。山石的皴法是一种很灵活的圆笔;松叶挺细象许多针攒在一起,坚挺有力;荆棘小草勾勒清爽,无一赘笔。构图完美别致;松针在枝的延伸下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由于上部处理得较虚,近景树石形成一个弧形环绕,十分自然地把观者的视线引向狂僧,完全摆脱了一般的格局。
【作者介绍】:
刘松年,生卒未详,钱塘(杭州)人,因居清波门外,时人称为“暗门刘”。淳熙间画院学生,至绍熙时升为待诏。宁宗朝进《耕织图》,受到奖赏。他的作品,有的近似赵伯驹的青绿画风,有的“淡墨轻岚”,表现江南的一片山色。他的绘画深受李唐的影响,工丽而不板。有的作品也“不作南宗本色”,而侔范宽笔法。所谓南宋“李、刘、马、夏”四大家,以刘的画风较为多样。
宋 刘松年 轴 绢本浅设色 纵95.8厘米 横74.8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