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肥饶书法作品欣赏 · 经典文化第一课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欣赏 >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

书法欣赏2024年12月浏览次数:

【简介】:

    

    亦稱《岳麓寺碑》。唐開元十八年(730)立。李邕撰並書。行書。二十八行,滿行五十六字。據《金石萃編》:“碑高丈七寸八、寬五尺三寸八。”額面文篆書“麓山寺碑”四字。在湖南長沙岳麓公園。北宋以前搨本“若冥搜想”之“搜”字尙未挖訛,傳世以蘇州博物館藏北宋搨本爲最精。上海書畫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宋黃庭堅《山谷集》:“字勢豪逸,眞復奇崛,所恨功力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復生,不過如此。”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其鈎磔波撇,雖不能復尋覽,其神情流放天眞爛漫,隱隱殘楮斷墨間,猶足傾倒眉山、吳興也。”又“米元章評其書如乍富小民,屈強生疏,此語殊未當。”明陳繼儒跋:“董思白嘗語余曰:碑版文以李爲宗則方正而有姿韻,信然”。明盛時泰《蒼潤軒碑跋》:“是碑筆勢雄健,在《雲麾》之上。刻字亦出於公手,大凡李公書言黃鶴仙、伏靈芝、元省已者,皆託名也。”淸梁巘《承晉齋積聞錄》:“李北海《雲麾碑》橫逸已極,弊在太偏。”又,“李北海書以力勝,《麓山寺碑》尤其得意者。”淸何紹基《東洲草堂文鈔》:“《雲麾》頗嫌多輕侻處,惟此碑沉着勁栗,不以跌宕掩其樸氣,最爲可貴。碑陰字肅穆勁實,與《李秀碑》近。”淸楊賓《大瓢偶筆》:“李泰和書如《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岳麓寺》皆極輕佻,欹側殊不可耐。唯《大照禪師碑》、《戒壇碑》端淳沉着,與諸碑不同,《李秀碑》亦可。”淸張廷濟《淸儀閣題跋》:“《麓山寺碑》筆勢雄厚,爲世所重,復刻致多板滯可厭。”淸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北海之《雲麾》以鋒頴取勢,以妍妙取勝。”淸楊守敬《學書邇言》:“《麓山寺碑》,用筆結體在二碑之間,董香光所謂右軍如龍,北海如象者,最有微契。”

【赏析】:

    《麓山寺碑》筆力蒼健雄厚,結體開張,中宮緊收。所以就單字而言,每個字的筆劃都似有向外擴張的力量。《庚子消夏記》評曰:“《岳麓碑》雖已殘剝,然其鋒頴尙凌厲不可一世。”顯然其鋒頴凌厲之勢,正是由於筆劃伸展、開張的緣故。《麓山寺碑》從王羲之欹側一路出,不以平和取勝,而以險峭爲勢,是其特色。所以劉熙載在《藝槪》中稱:“北海書氣體高異,所難尤在一點一畫,皆如抛磚落地,使人不敢以虛憍之意擬之。,,又說:“北海書以拗峭勝,而落落不涉作爲,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謂‘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也,。”可見學習李北海的行書,旣要注意雄肆拗峭,又要防止造作和輕佻。要之能悟通“其流動中藏穩密”是爲關鍵。

    《麓山寺碑》宋時已經漶漫風蝕,加上捶搨和洗碑,剔挖之事在所難免,因此如今宋搨善本已成爲稀世之珍。鑒別時,凡從“壬子朔”到“贊曰”三十二字,以及“舉”字后十九字未損者,稱爲“黃鶴本”。若以上所舉各字已損者叫作“英英披霧本”。到了淸朝“英英”以下各字剝落,稱爲“大唐開元本”。

    行書入碑始於唐太宗,可以說是一個創舉。從此,打破了篆、隷、楷入碑,而行書莫入的局面。當行書一進入碑刻領域,便以其流暢灑脫之勢,活潑多變之態爲人們所歡迎。但眞正以行書入碑,並以行書名世的是李邕。

    李邕一生勤於臨池,留下許多書迹。他不但親自撰文,親筆書丹,而且親手刻字,眞是多才多藝。據說他平生書碑有八百通之多,是唐代多產書法家之一。

    《岳麓寺碑》是李邕繼《李思訓碑》之後的又一行書傑作。兩通碑雖同爲行書,書寫時間僅相隔十年,但風格有別,表現出書者的風格多樣性。用筆博採鍾(繇)王(羲之),意參虞(世南)歐(陽詢),兼及北碑。方圓兼施,而以方折挺勁爲主,峻峭而又凝重。落筆堅實,首尾圓合。結字大膽欹側,險中取勝。錯落參差,奇崛多變。或正或斜,或伸或縮,或靜或動,或疏或密,呈現出生動多姿,跌宕有致的意趣。行中有楷,楷中有行,和諧自然,天衣無縫。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大家之風度氣魄,不拘束,不退讓,雄強外露,光彩照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标签:

上一篇:端州石室記

下一篇:法華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