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孝琚碑
【简介】:
也稱《孟琁殘碑》、《孟廣宗碑》。無年月。淸光緖二十七年(1888)九月在雲南昭通白泥井出土,十一月移置鳳池書院。爲雲南唯一之漢碑。碑高140×100cm。隷書。十五行,行二十一字。共有二百六十字。袁嘉谷著有《漢孟孝琚題跋》。山東有翻刻本。上海藝苑眞賞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吳士鑑《九鍾精舍金石跋尾》:“字體與樊敏碑甚爲相似,當時西南徼風氣漸染,故與中原碑碣判然不同也。”梁啓超《碑帖跋》:“碑中字體有絕類今楷者,可見書之變遷。”“可徵漢隷今隷遞嬗痕迹,皆與書學有關係。”
【赏析】:
我們已無法看淸這件作品原貌。或者也正因如此,它在總體氣息上較常規的隷書更自然,更少人工的痕迹,從而也更具藝術魅力。
像大多數漢隷那樣,它也趨於扁方。然而在結字過程中,它却有着更多的隨意性,這種隨意性的成功本身也就包含着許多藝術的形式法則。
以用筆而言,它的撇、捺波勢極強烈,因此顯得動感十足。而許多短筆則凝煉如鑄,又顯得沉渾之極。再有那風神獨具的圓點、方點、直點、斜點,在每個字的構成中都起到了使字體更趨活潑的作用。縱覽全篇,它們最獨到之處,即是長線與短線、斜線與直線,各種線與點的微妙結合。
在結字上,它的許多構成方法也與常規逈異。它很善於線條之間的錯落與挪讓。如兩個“孝”字的“子”部的處理,不但各不相同,而且還極富動態。再看“經”字,左右兩部距離懸殊,一低一高,但在視覺上并不松散。只覺其奇,不覺其怪。何以會這樣呢?
關鍵在於它的全篇基調統一,所有的字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局部做了打破常規的處理。目的即在求變、求奇、求動。而自然風化又恰好在這一層次上幫助了它的完成。於是,所有的殘缺,所有的點線,所有的方圓粗細都似乎有意無意。而這一創作心態又恰好能導致完美的藝術境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