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归汉图
【作品赏析】:
蔡文姬生于东汉末年,战乱中被匈奴虏去,八年后得归故国。多年异乡生活,又要离开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没能阻止她要回返中原的急切心情。画面中的文姬头戴貂冠,身着未解的胡装,足蹬皮靴,双手持缰,挺直身腰,目光凝视前方,透出一种坚定的期待神色,而端庄威仪、向后飘动的发带和衣巾,又分明显示出她的风尘仆仆。
除了马头左右两名胡兵挟马而行外,中间一丛士人亦正驱马随文姬之后,前面一头戴帻巾、手持团扇遮面者可能是曹操的使节,旁边一人伏于马上勒马者似为匈奴的官员,其他五人情态各具,但都藏头缩身,似在躲避扑面寒风。画面的前后部各有一兵卒偕行,前一汉人肩上倚托着汉家的圆月旗,为画面添几分意兴,后一胡人右手持鹰,似正在追赶队伍。
从构图上看,主要人物蔡文姬处于画面中偏右的位置上,马前左右牵马而行的胡兵为她的突出做了衬托;而众男子旁腰护面避风,与文姬挺直的身躯和坚定的面容对比,更显示出文姬此时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定的性格。马队的主体前后各有一人,坐骑下有小马、狗各一只,可以看出作者在构图平衡上的用心。
另外,作者並未选忽见故人的场面,而描绘了归途之中的片断,这个构思是巧妙的,它可以在高潮出现之前给人以联想和期待。作者用笔雄健刚劲、挺拔流畅而又富于变化,既继承了吴道子落笔雄健而传彩简淡的作风,又学习了唐代画马名家韩幹、北宋李公麟的优良传统,马的动态、用笔、虚实和质感尤见功力。金代的绘画作品很少见,但仅此一幅的水平就很高。
【作者介绍】:
作者张瑀,金代人,生卒无考。原画上角有题“祗应司张□画”。经郭沫若先生诠定为“瑀”字,从画面的风格和用笔上看,作者可能是汉人,或是祖上为金人虏去的汉族画家。
金 张瑀 卷 绢本 淡设色 纵29厘米 横129厘米 藏吉林省博物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